兴国灰鹅的品种特性

兴国灰鹅属灰羽肉用型品种,性格温驯、体形适中、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良好,耐粗饲、生长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肉质鲜美等优良特性。 兴国县养鹅始于公元3-4世纪的晋代,晋人所撰《稽神录》对兴国养鹅已有记载。 素有“灰鹅之乡”美称。20世纪50年代初曾在广东外贸协会上被专家评为最佳鹅种,夺得鹅中王冠,饮誉国内外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国县提出突出发展灰鹅产业思路,促进了灰鹅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了一个国家级灰鹅原种场。对新建验收合格的扩繁场,按每羽种鹅30元的标准给予扶助资金。对饲养种鹅户,县里按数量给予不同的补助资金。通过建设“原种场—扩繁场—养种鹅户”良种繁育体系,为灰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优质的鹅苗。

大力发展种草养鹅。兴国县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提出“五个一”(即一户农户养一组种鹅,种一亩黑麦草,年出笼商品鹅100羽,年增纯收入1000元)的种草养鹅模式,每年利用秋冬闲田(土)推广种植黑麦草在2万亩以上,种草最多的年份达到4万多亩。全县年出笼200羽以上的专业户达到3500多户。

龙头企业助推产业发展。1995年,兴国县成立兴国灰鹅开发总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成为灰鹅产业的龙头企业。由县城灰鹅贩运户组成的潋江灰鹅贩销联合体,极大地带动了农户养鹅,推动了产业的发展。2003年,该县引进上海和深圳客商投资兴办的灰鹅加工厂,达到年屠宰灰鹅300万羽,精深加工100万羽的规模。这些措施促进了兴国灰鹅产业展翅腾飞,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2008年,全县灰鹅饲养量达1395万羽,年养鹅产值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48%。 千百年的精心选育,兴国灰鹅始成地方优良鹅种。为了保存兴国灰鹅的优良基因,县政府1986年兴办了兴国灰鹅原种场,对兴国灰鹅进行选育和系列开发,并于当年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1988年又列为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经过鹅种纯繁,精心选育,提高了兴国灰鹅的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经过江西省农业厅两次验收和复检鉴定,兴国灰鹅原种场被评为江西省唯一的地方原种鹅场。该场后易名为兴国灰鹅发展总公司。 2001年兴国灰鹅列入《江西省地方畜禽品种志》;2006年6月农业部制定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公布了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兴国灰鹅榜上有名;2008年7月农业部确定了第一批11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名单,兴国灰鹅原种场名列其中。2009年兴国灰鹅原种场由农业部授牌为“国家级兴国灰鹅保种场”。

2010年,兴国县申报的“兴国灰鹅”注册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核定通过,获得了商标注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