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活读不下去的三部神书
文 | 壹默了然
01
《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和《红楼梦》,三部烧脑神书,你看完了没?
我曾像迎娶宠妃一样把它们仨买回来,至今仍未看完。
确切地说,前两本只看了很短的一部分。
都说是很牛的书,可是装逼这么久,还是看不懂。
原来我整天号称和文化打交道,竟然这么没文化!
感觉越是流芳百世的名著,越是大部分都看不下去。
不能说死活看不下去,是正常情况下看不下去,非得逼着自己读才行。倒是那些不太出名的还能看的津津有味。
也有朋友说,各种世界名著大部头哲学政治宗教历史科普什么的,但凡要用脑过度的,一看就打瞌睡。
尤其在看了网文这么多年后,愈发看不下去了。
我喜欢买书,买书会上瘾。
可是书买回来以后,很多就被打入冷宫,有些甚至连塑封包装也没拆掉,至今只看了封皮。
书柜已经不堪重负了,后来者只能一箱箱堆满地,严重阻碍交通,几次半夜起来差点被绊倒。
听说很多人都这样,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02
初阅《尤利西斯》,始于那句流传甚广的话,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
买来十年了,每年都装模作样拿来看,每次死活看不过五页。
只能说,《尤利西斯》前面几章简直是太难看懂了, 我完全HOLD 不住啊!
曾规定自己每天早晨起床后看,那个时候脑子最清醒,还能看进去点东西。
可是看着看着心思就飞走了,一页翻了十遍,内容依然陌生……十年了,至今还停留在前几章。
还好,我记住了故事概要,可以装作看过了。
我老师曾说过,尤利西斯不是前面几章太难看懂,而是通篇都很难懂,世界上没几个人看的懂。
既然老师都这么说了,我也就安心了。
我觉得吧,这样的书是用来热烈讨论的,用来装饰书柜的,不是用来看的。
我曾把这书放在办公桌上,几乎每个人经过,都要翻上两页,然后用惊艳的眼神看看我,跟我瞎掰几句。
《尤利西斯》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并被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1天18个小时之内,在都柏林街头游荡的种种日常经历。
乔伊斯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我始终是以一种膜拜的态度看待《尤利西斯》的,它是一部太能够显示文学功底的著作。
洋洋洒洒一百万字,却只是描述了十八个小时的事情,无法想象作者需要怎样的观察和想象,才能写出这样一部独特的著作。
况且,书中的出场人物并不多,只有布卢姆,斯蒂芬和莫莉三位主要人物。
讲真,意识流的作品就是要外行看不懂,乔伊斯的作品几乎本本晦涩难懂。
除了《都柏林人》,因为是短篇小说集,我咬紧牙关看完了,其他作品全军覆没。
如果你想挑战自己,推荐他的《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够你折腾一阵的。
03
《追忆似水流年》和《尤利西斯》一样,这两部都是意识流的开山之作,而且是同时代作品。
只能说,不是书不好,只是200多万字,实在太长,很需要耐心。
何况情节又太催眠,我看几页就睡意朦胧。
断断续续读了半年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太分裂了,最终还是放弃了。
《追忆似水年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除了大量的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
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它实在是一部与传统小说大不同的长篇小说。
个人建议,如果这两部二选一的话,还是读《追忆似水年华》吧,至少还比较符合阅读习惯。还有,那水一样的文字,非常优美和纯粹。
04
唉,苦逼的红楼梦,读了N遍都读不下去。
那么那么多人物关系,动不动就来首诗词曲赋,完全记不清楚。
后来我不是从头看起,而是翻到哪页算哪页。
再后来,看了闫红的《误读红楼》,又在喜马拉雅收听了《蒋勋细说红楼梦 》,对人物脉络总算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
平心而论,《红楼梦》也就是个人物关系难懂,只要人物关系梳理好,还是很好看的。
在第三次挑战《红楼梦》时,终于渐入佳境了,居然一口气看了三回,林妹妹都和宝玉相遇啦。
那时我才感受到了它的美,顿时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小说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人性美和悲剧美,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已经达到了海纳百川的程度。
《红楼梦》虽不过是部小说,却包含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粹:诗词,曲赋,乐府,楹联,谜语,八股,请柬,祭文,奏章,书信,菜谱,帐单,药方,占卜,星相……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只是,这些诗词曲赋,我都是跳开看的。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05
一个作家的文学功底达到一定程度时,他的著作往往会渗透进哲学。
比如说《红楼梦》,其经典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以及“好一似食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都是曹雪芹对人生,对世界的哲学思考。
乔伊斯、普鲁斯特、曹雪芹同样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思考,《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和《红楼梦》,之所以是三部小说而又不仅仅是小说,也正因此。
有些书看不下去,也许是因为自己的阅历和环境 ,看不下去就放到一边,等想看的时候再看。
很多书是过几年拿出来再翻翻,忽然就开悟了,就喜欢了。
阅读经典是要花费些时间和气力的,在一个生活如此快节奏的时代,让人们静心读本好书几乎成了件奢侈的事情。
关键是,一旦读进去了这些名著,便是一辈子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