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1亿年前萤火虫祖先,和普通萤火虫有什么不同?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研究一块1亿年前的琥珀发现,1亿年前萤火虫祖先,也就是白垩光萤科昆虫 ,和普通萤火虫相比在两方面的不同:

一、外形的不同

古代萤火虫体内长约7毫米,在其前端有一对长而多枝的触须。和现在的萤火虫类相比,它的眼睛更大,头更向前伸展,身体更柔软。更为特殊的是,现代萤火虫的发光点在腹部末端,而这种古老的虫子发光点则更靠前,在腹部前端。

二、发光的作用不同

科学家们将这些萤火虫与现代类似群居的萤火虫相比较后,科学家推测它们?祖先?发出的光并非用来求偶,而是用来抵抗像蚂蚁、青蛙和早期鸟类这样的掠食者。

三、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荧光虫的光其实是一种生物性发光。其发光原理如下:萤火虫有一个特殊的发光细胞,其中含有两种化学成分,一种叫做萤光素,另一种叫做荧光素酶。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荧光素消耗 ATP,并与氧反应,在反应中生成氧化荧光素的激发态,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就会释放出光子。 ?

这种发光最神奇的地方是在这个反应中,能量几乎都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很少一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萤火虫也因此而没有过热灼伤。?

四、萤火虫发光大不同

萤火虫的发光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萤火虫的成虫利用物种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和吸引异性,以此来完成求偶交配和繁殖的任务,少数萤火虫成虫利用闪光信号来捕食,还有一个作用是起到警告的作用,当萤火虫受到刺激时,萤火虫就会发出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