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未完成的人生是什么意思?

未完成的人生,本义是指人生中没有完成的事情(多为事业)。

对于电影的理解,我从豆瓣上找了一篇我觉得还蛮不错的文章: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感让你长时间置身于生活之外,短时间带给你巨大的快感。最后,它可能会给你留下一种空虚的感觉。这种情绪就是仇恨。很多作品喜欢表达对浪漫主义的憎恶。比如十年屈辱,终于看到仇人落难,那种快感让观者骄傲。但是,大家都忘记了,这种快感只是这么短暂的一件事,而代价却比身心的体验要长得多,而如果这种厌恶本身就很牵强,那么这个代价就更值得考虑了。”《未完人生》就是这样一部关于恨与原谅的电影。世界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仇恨。很多时候,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

这部电影的开头有些令人费解。琼避开暴力男友,带女儿去找老牛仔埃纳尔。吉尔克森,他们见面说话的时候,都很尴尬。他们似乎有过去的关系,但彼此之间似乎又有些纠葛。慢慢的,这段历史开始浮现。琼是埃纳尔的儿媳,但她心爱的儿子在琼驾驶失误造成的车祸中丧生。她对儿子深深的爱最终变成了对儿媳妇的恨。当时,怀孕的琼也在恐惧中离家出走,埃纳尔也从未见过自己的孙女格雷夫,她已经11岁了。其实故事的脉络很清晰,是一个心里有疙瘩的故事。很多时候,在令人震惊的事故中,人们会感到痛苦、内疚和困惑。当他们陷入这种情绪时,心理上难免会产生“讨厌”的效果。“恨”往往来得简单而直接,就像艾纳尔对琼的怨恨,让他脱离了对爱子更复杂更深刻的想法,化解了他的痛苦。

其实艾纳尔忘了,虽然琼也有她的责任,但那是无心之失。她其实和他有着同样的痛苦和愧疚,“恨”的另一个力量在于它让人失去了知觉。艾纳尔无法感知一个失去丈夫的妻子因为仇恨而同意深深思念丈夫,无法感知一个带着孩子的准妈妈突然面临无助。于是,一种“仇恨循环”出现了,埃纳尔需要为自己编织仇恨的理由,赋予他“仇恨”的力量。这种情绪自然让琼难以忍受,最后她不得不离家出走,这反过来又让艾娜有了一种“恨”的感觉。一个杀了儿子带着孙女离开的女人,难道不应该恨吗?!这种自创的“恨”的悲剧就在这里,而且制造了情绪上的双输,很尴尬。本片中的另一条线索也透露出了另一种“恨”,同时对主线起到了反衬的作用。Einar在生活中会照顾旧的黑色牛仔手套。布拉德利,米特不幸被灰熊咬伤,生活难以自理。咬他的熊也被关在笼子里。这条线索有两层意思。首先,它表现了艾纳尔本质上的善良。一开始,这个长相古怪,处处刁难琼的男人会独自照顾他的老朋友。同时,他在儿子坟前的表情也令人感动。其次,它让“恨”的逻辑更加脆弱。熊本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一旦被激怒,就会本能地攻击。所以,很难说这只熊真的“坏”。米特甚至不会直接抱怨熊,因为我们明白这是这些动物的本能,我们只是出于一种创伤后的心态来发泄我们的不满。然而恰恰相反,我们会生出自己的同类。

这部电影并没有让这种“恨”越陷越深,而是给出了原谅的可能。一方面,琼的女儿格雷夫成为她和埃纳尔之间的缓冲地带。在这个女孩身上,琼可以看到她的丈夫,埃纳尔可以看到她的儿子。最终,他们对她的爱让他们意识到,两人爱的是一个人,女孩和她的父亲。孩子越天真,大人的挣扎和世故就越愚蠢,冰封的感情在天真的温暖下渐渐融化。当琼的暴力男友前来试图强行把她带回来时,埃纳尔上前将琼团团围住。这时,我们看到艾纳在保护他的家人。既然他已经失去了儿子,为什么还要失去另一个亲人呢?他们终于又是一家人了。米特真的原谅了熊,他可能会在痛苦中度过余生。他把熊放了。那场景总让我想起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灰熊人》。影片中,特德韦尔一生挚爱灰熊,常年陪伴灰熊,最终死去。但是,看过纪录片的人都知道,他不会责怪熊。毕竟像特德韦尔这样的人屈指可数。然而,从米特放生熊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一种理解的感觉,一种感动的温暖。

生活中,发泄在别人身上的“恨”往往是一种负担,其本质是谎言。你需要编造恨一个人的理由,不断编织新的谎言来编造。最终一个人的情绪陷入了自己编织的谎言中,无法逃脱,只能活在痛苦和怨恨中。埃纳尔一度被自己编织的网紧紧束缚。他从中得到的只有失去爱子后的双重自残,同时不断给琼释放压力,让琼深深地包裹在愧疚中。一旦他们卸下这个包袱,在生活中向前迈一步,一切其实都没那么沉重了。我们总会怀念失去的东西,同时也要珍惜现在的亲人朋友。影片的最后,琼和当地警官开始了新的恋情,而艾纳和米特这两位老朋友则并肩靠在椅子上。那种舒适和温暖让人微笑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