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电影《辛德勒名单》的历史背景
《辛德勒的名单》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荣耀而存在,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电影联系在一起,并将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由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艾伦·斯皮尔伯格率领的《辛德勒的名单》摄制组首次抵达波兰。二战期间,正当他们准备在克拉科夫安营扎寨时,突然收到纽约全国犹太人协会的紧急电报:“不要打扰死者,让他们安息。”斯皮尔伯格看完这条信息后什么也没说。他立即命令摄制组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设置拍摄场地。与此同时,他独自离开了摄制组,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在没有派代表、没有使用电话、电报和电传等现代通讯工具的情况下穿越大西洋,前往纽约向犹太人协会道歉。他的谦逊和真诚感动了犹太协会的所有成员。难怪后来,国际影评人称赞《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个导演制作的充满人道主义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震惊世界——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3月1994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电影首映式。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看了这部电影后印象深刻,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喊道:“我迫切要求你看这部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和深刻而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与斯皮尔伯格的犹太血统和他在童年时期亲身经历的犹太人受歧视的痛苦有关。他来自乌克兰的大家庭的17名成员在波兰的纳粹集中营被谋杀;而他对犹太人的大恩人辛德勒的刻骨铭心和感激之情,与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密不可分。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就从制片人那里收到了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亚雷斯写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仔细阅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不仅仔细阅读了小说,还立即决定购买其改编和制作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主题,但他知道时机尚未成熟。直到10年后,也就是1993年的春天,电影界的一些重要人物才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电影的拍摄计划,他的电影公司的一位领导人物甚至建议:“与其拍摄这部电影,还不如捐钱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并使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拍摄这部电影。电影公司最终屈服了,不得不让这位一向以游戏心态拍摄惊悚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闻名的“儿童”导演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电影,斯皮尔伯格第一次放弃了他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邀请好莱坞电影明星主演,只邀请了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担任助理导演,一位被辛德勒营救的犹太人担任电影顾问。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花了2300万美元制作了这部3小时15分钟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压抑情感的闸门突然打开了。他说:“这次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而是我的良心。突然,我用一个我用来逃避现实的相机面对现实。拍摄过程中我哭了,我每天都在流泪。”
为了方便他的工作,斯皮尔伯格带着家人去了波兰,但在每天14小时的紧张拍摄后,他的亲属无法将他从白天的思念中解脱出来。在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停止。当他向大众做手势时,他感觉自己像个纳粹——健康的人在右边,生病的人在左边;当他命令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去她们的衣服和裤子,像驱赶动物一样驱赶她们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有好几个星期,他没有和剧组里的德国演员握手,也没有和穿着纳粹制服的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住在纳粹集中营里。四个月后,这部电影在波兰闭幕,斯皮尔伯格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拍摄完这部电影后,斯皮尔伯格拒绝了片酬,并决定将所有个人利润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