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作《牧童短笛》***分为几段?

这首民族风味浓郁的钢琴曲,表现了田野上牧童们悠闲对歌和嬉戏的情景,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全曲***分三段。

第一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用二声部复调写成。这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两个声部的复调,犹如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对歌,天真无邪,令人喜爱。

第二段,用欢快、跳跃的节奏和旋律写成。天真烂漫、风趣活泼,似传统的民间舞蹈,更似田野上牧童们的追逐嬉戏。

第三段,完全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曲调稍加装饰,显得更加流畅而活跃。最后,乐曲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余音袅袅,留下了无尽的诗意和无穷的回味……

出身农民家庭的贺绿汀,从小就帮助父母砍柴、割草、拾肥……而童年时期最使他陶醉的事情则是在家乡的罗浮岭放牛:躺在牛背上,面对山峦层叠、苍松翠柏,采一片芦叶,吹几声小调——这不正是《牧童短笛》所描绘的景象吗?因此可以说,《牧童短笛》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后来,贺绿汀接受友人的建议,用我国民间流传的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中的“短笛”二字取代了“之笛”。一字之改,便使曲名由“文人雅士”之语变为灵巧、亲切的乡言俚语,与乐曲本身的情调、意境完全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