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让农民通过“拍戏”记录新生活的电影?
目前是新疆最冷的季节。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镇依呼都格村,每到周末,村文化室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场面火爆。时不时总能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拿着DV机,一直在拍照,一会儿拍全景,一会儿拍特写,姿势很熟练。
她叫刘莉莉,是伊胡杜格村的村民。说起她,村里人没什么可夸的。因为她不仅是村里党的十九大的宣传员,还是村里的“摄影师”。她拍的微电影,村民们都很熟悉,也很喜欢。
说起“拍客”这个话题,刘莉莉有些激动:“现在村里的新事物太多了,村容建设越来越好。‘访聚’团队做了很多好事。村民们每周都有文化活动,冬天也不再闲了。我得把这些都拍下来,让村民们想起我们平时的生活。”
微电影《爱的守护者》感动了村民。
刘莉莉是如何成为“摄影师”的?
这件事还得从2014说起。当时,精河县开展了面向农牧民的“一村一故事”微电影拍摄活动,面向全县农牧民征集自导自演、自拍自演的微电影作品,挖掘他们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故事。
听到这个消息,平日爱琢磨的把目光投向了村里70多岁的陈老人。陈的丈夫因病卧床近30年。陈寸步不离,村里人都很佩服他。刘莉莉说:“我选择陈作为我第一部微电影的主角,是因为她的美丽心灵打动了我。”
下定决心,走进了陈的生活,拍下了她照顾丈夫的起居,拍下了她洗衣做饭,拍下了她心情不好流泪,拍下了她出门捡瓶子补贴家用。最终,这部名为《爱的守护者》的微电影在县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拍摄完成,并参加了精河县首届农牧民微电影大赛,成为最终入选的15作品之一。
电影在村里放映时,全村人都来观看,很多人被电影的细节所感动,流下了眼泪。
刘莉莉说:“向他们展示农民熟悉的生活,虽然事情很普通,但确实能打动人。越是普通的事情,越能引起* * *声音。”从那以后,刘莉莉成了村里最忙的人。精河县也抓住这个机会,给这些农民发放DV摄像机,举办微电影拍摄培训班,帮助这些农民用手中的DV摄像机记录身边的事,记录新农村的新生活。
一部微电影拍摄了五个月。
在精河县大河沿镇胡萨营铁热克村,农民董西金很有名气。
和刘莉莉一样,他拿起了DV机,灵感来自精河县农牧民“一村一故事”拍摄活动。
2015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董希锦把镜头对准了村里的种植大户董。为什么?董希锦说:“以前经常听说董经常帮村民买化肥,资助贫困大学生。我想,如果我把他拍下来,会满足村民的好奇心吗?同时,拍摄董也可以教育更多的乡亲。”
当机立断,董希锦立即投入到拍摄中。起初,拍摄并不顺利。因为这个种植大户不配合他的工作。
看到董希锦一直跟自己拍,董柯城说:“哎呀,你拍我干嘛?”
“来看看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让大家学习。”董希锦固执地对他说。
那时,它正忙于耕作。从4月份开始,董就一直在地里干活,他总能看到董希进拿着DV机在地里忙活。忙碌了近五个月,当这部微电影呈现在村民面前时,整个村子都被董感动了。
第一次拍摄成功,董希锦更加自信了。“打开DV机,选择好角度,稳住机器,弯下腰慢慢把镜头往前推,给人物一个大特写,可以更好的诠释人物的性格和情绪。”说起自己的拍摄经历,董希锦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董喜金不是这个村唯一会拍微电影的农民。2015年有十几部具备公播条件的微电影作品,由胡萨营铁热克村村民拍摄。村民的积极性很高。2065438+2005年9月,精河县农牧民微电影基地在胡萨营铁热克村成立。
2015年8月,为了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机关事务局驻呼萨营铁热克村“访惠聚”队花30万元在村里安装了LED大屏幕,每天晚上给村民放映电影。现在,村民们自己拍照看,每天晚上都很热闹。
激励更多农民传递正能量。
精河县八家户农场七队的农民杨伟东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常说的是,农民要参与到美丽新农村建设中来。说起自己最近忙的事情,他笑着说:“我正在参与拍摄一部关于农民画的微电影。"
在农牧民微电影培训班上,杨伟东听了老师关于拍摄微电影技巧的讲座,以及摄影师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他说:“现在农民生活条件好了,不能只是平日种田,还要有精神追求。我拍下了身边值得拍摄的人和题材,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激励了更多的农民传递正能量。”
在过去的几年里,杨伟东拍摄了十几部微电影。民族团结,助人为乐,致富能手,有文化...这些农村常见的事情,成了杨伟东拍摄微电影的主要内容。
最让他欣喜的是,其中有3个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精河县授予的。这三部微电影讲述了三个故事:喜欢唱歌的农民登上各个舞台,不断挑战自我,最终成为文化达人;残疾人、意志坚定的农民创业当老板,开了三家中介公司;大学生辞掉国外的工作,回家照顾病重的母亲。
“我感觉自己正在成为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参与者。我的作品崇尚正能量,微电影里的故事可以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杨伟东现在非常自信。
据了解,从2014年到2016年,精河县每年都举办农牧民微电影节,* * *展演了全县农民拍摄的92部微电影作品,不仅赢得了村民的赞叹,也展现了新一代农民对文化的追求和自觉。
新年,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