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的自强之路
文化自信是职业教育之魂,它感召着职教学校在经济社会的瞬息变化中,不断创新进取,坚持发展特色,以实现学校自身和受教育者的强大。
从1991年建立至今,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敢为人先”的孙中山精神鞭策下,不断浸染博爱包容、务实开放、浪漫创新的香山文化,历经磨练却始终品啜“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文明精髓,走出了一条有个性思想、有生命依托、有合作团队、有行为体现的职教自强之路,使得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让中职教育大有所为、中职毕业生大有作为。
一、 有作为,才有地位
90年代初,镇政府在侨商侨胞的倾情支持下投入巨资建成学校第一期工程,并借鉴香港理工大学的名称,首创性地命名为“沙溪理工学校”,成为镇办的中山市第一家中等职业学校。1996年我校荣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正式走上特色职教文化的自强之路。
文化由强者引领,强者由自信造就。在创立初期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并未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我校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工业之基,将大有可为,我们要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做大做强以证明自己的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山市工商业迅速发展,技能人才需求井喷。我校也从一所仅有两个教学班、一百多生员的小型学校,在近二十个竞争激烈的年头里,发展为一所具有80多个教学班、5000多学生的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这是一个充满了改革、创新、
开拓、进取精神的的历程,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大背景下沙溪镇、中山市乃至广东省职业教育自强不息的一个有力的体现。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不忘教育的根本使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好技能,为学生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基础。我们知道,培养一个优秀的中职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同样重要,但前者更为艰难,因为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其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难度更大。这种使命感升华为我校的办学理念,促使我们不断探讨新经济条件下人才结构的改进,坚信全面育人的思路,即既重视加强学生的技能,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着眼于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让中职生走出“落后”阴影,重拾自信和阳光,靠优良的技能获得人生的幸福,靠美好的品德赢得社会的尊重。
我校发展成长的历程,也是一届一届的沙溪理工人肩承使命、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开拓攀登的历程:我们经历了初创期的艰辛,迎接了中职教育低迷期的考验,战胜了中职教育激烈竞争期的挑战。学校创立初期,我们首创立交桥,亮出“一个并举四个结合”的“立交桥”办学特色,即职教与成教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长期与短期培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主修专业与兼修专业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成为广东职教三大办学模式之一。新世纪以来,为适应时代需要,我们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再创“专业对接产业链”的“中职沙溪模式”,即“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实训中心对接产业链、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让办学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使学校始终走在职教发展的快车道上。
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的投入从硬件建设转入人才引进和开发,从常规教学仪器投入转向高端的专业设备。近年来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安排90%的教师参加公派培训,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并到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学习职业教育管理和专业教学经验,由此打造了一支高、中级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还引进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肇达等22多位知名的服装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教授等20多位全国知名学科带头人担任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顾问,开设学生与名师直接对话的“名师讲堂”,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思想触角敏锐,与企业文化高度融合的技能人才。目前,我校建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服装实训基地、国家级纺织品质检中心和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引进当今企业使用的最先进设备,其中不乏价值上百万元的美国格柏服装CAD系统等最新技术的硬件和软件,且学校的主干网络全部达到1000兆光纤传输,实现了实训基地的专业教学现代化。汽车维修专业也模仿丰田“6S”模式,引入企业最新管理理念和流程,借助多媒体打造了高仿真的实训工厂,让学生平时的每一次实习都是高要求的实战。
我校的自强精神和办学质量赢得了全社会、上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08年,为适应中山市职业技术教育超常规发展,解决招生增多、校舍不足的难题,我校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引进社会资金1600万元,建成一座涵盖了图书馆、名师工作室、设计师俱乐部、国家纺织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功能的教学服务大楼。如此大规模引进民用资金解决学校资金瓶颈,这在广东省公办中职学校中为首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近两年,沙溪镇政府为支持学校建设,加紧收购学校周边工厂,并划拨土地,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群众也处处支持学校发展,如为建设学校东大门和后山中山设计师村,格亨村的乡亲二话不说迁走自家祖坟,让学校师生尤为感动。
二、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
沙溪理工学校这艘职教之舟,能够在顺流、逆流之中,始终鼓满风帆,破浪前进。这是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职业教育是大有奔头的,中职学生是大有前途的,也以事实向外界证明这一点。我校与中国纺织科学院、中山市科技局、广州美院等十余间高校、100多间企业等开展全面、深度和高端的产学研合作,使得学生“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在学校做学习知识的主人翁,在企业做创造财富的主人翁。
1、专业建设完全融入产业链
我校专业建设的过程,是职业教育改革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产业创新的生动体现。在早年多元化的“立交桥”办学模式基础上,学校结合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需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贴人才需求,打造了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等三个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随着中山沙溪服装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学校先后融入服装产业链的展示、检测与营销环节,增设了模特专业、纺织品质量检测专业。其中2010年建立的纺织品检测专业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所开设的唯一一个纺织品质量检测专业。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开幕,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与企业联手开发的变温色差面料制作的服装在世博会上获特许经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至此,学校服装专业完成了服装产业链的全程参与,实现了专业建设完全融入产业链。
2、实训实习学生拿薪服务企业
我校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以服装模特专业为例,实训实习直接以服务企业的方式来实现:2009至2010年一个学年,学校为胡氏、三番、五洲等9家服装公司提供了季度产品订货会时装表演、晚会时装表演、模特摄影等服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每一学期,都坚持为企业服务,开发设计产品,举办作品发布会,企业则直接购买学生的设计方案,然后直接转化为企业产品,生产出来后拿出去销售。
学校也从中借助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资源,在著名企业开办培训班,如霞湖世家店长班、丰田精英班、英仕学生实训专线等,拓宽了学校的管理思路和办学资源。其中学校在英仕公司的实训专线生产的晚装销售价高达1300美元,学生实习期间就正式顶岗,月薪已达2000多元,大大减少了家长的供学负担,更增强了学生就业的信心。
3、产学研结合更加直接高效
我校除每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外,还主动走出去,成功策划和组织了五届全省服装技能大赛,多次主办全国性的专业比赛和产业高峰论坛。
2010年11月12日,主题为“时尚中国、环保未来”2010年“天竹杯”休闲服装设计大赛暨天竹产业联盟链接会、中国·沙溪产学研高峰论坛在我校圆满落幕,这是国内服装界首次主打环保牌的休闲服装设计大赛,也是我市职校首次举办高规格的全国性服装界活动。本次大赛由全国有40多家核心企业、拥有国内著名环保纤维“天竹”品牌的中国天竹产业联盟冠名赞助并提供设计用料。中国天竹产业联盟承诺,凡是进入大赛总决赛的优秀的准设计师,联盟的企业会优先录用他们。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大赛由企业提供设计面料,学校师生出作品,专业机构专家出谋献策,获奖的设计作品被企业现场认购,快速投入生产并销售,以实现经济效益,这种产学研合作更加直接、高效。
产学研一体化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我校追求的产学研一体化不是单一、肤浅和低水平的,而是“全面、深度、高端”的产学研一体化。学校从办学机制、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到评价体系,全方位地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让产学研不再是貌合神离,而是利益密切相关,文化深入交融。学校还特别重视与高水平产业与研究机构结盟,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如新投入900万元建成国家级纺织品检测中心,并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出具的纺织服装产品检测报告将全国有效,将带领我校的专业建设全面融入产业链的品质检测环节,实现培养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促使中山服装行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发展。
三、升学有通道,就业有选择
有一位教育界的资深学者这样评价我校:难能者,本校能之;难得者,本校得之。这样的评价对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来说,尤其深入人心。从“不努力,进理工”,到“要努力,才能进理工”,再到现在“进理工,能成功”。一路走来,所有的平淡和辉煌,一一凝聚着学校师生凤凰涅槃般的执着。无论时局如何变化,竞争如何激烈,沙溪理工学校始终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清醒认识,“不问能给我什么,只问我能做什么”的胆量和胸怀——以底气赢取财政资金支持、以实力在全国技能大赛上争金夺银、以诚意到世博会推广自主研发的“变温T恤”,以自信在世博舞台上展示龙腾狮跃鹤舞的文化魅力,其中鹤舞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引人入胜——沙溪理工人敢拼敢当、越战越勇的精神与行动让人肃然起敬。
“理工崛起,我的责任。”上到学校行政班子,下到各部室、各科组,每一位教师把青春和理想植根于学校的发展中,精诚团结,日夜拼搏,以学校为家、以事业为荣、以工作为乐、以学习为命的教职工比比皆是。“校兴,我荣;校衰,我辱”,已经内化到学校师生的骨子里;“你好,我好,学校好,学校好才是真的好”,已经成为学校师生的集体追求。自信、积极的文化让我校名师荟萃,不但造就了多名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数名,现中山市名校长名教师中职业教育领域的有四位,其中三位就来自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在教的评价方面,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推行“多元制”。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企业人士、资深教育专家等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交流校企信息,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案,评价教学行为,商讨教学改革。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推行“学分制”,有效体现弹性化、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一向困扰中职教学的“厌学”问题。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设立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机制,并增加相应学分,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踊跃投身各种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与此同时,大抓校园文化建设,建立龙狮队、管乐团等校园社团组织近二十个,为学生搭建发展个性、增长才艺的舞台,大力倡导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建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方位育人的成长环境。为不断激发文化创意,学校新建成了学生作品与国家级名家名作同堂辉映的美术馆,“不知道学校的历史,就不知道学校的现在与未来”,文化浓郁的校史室为此修葺一新,并正致力于打造名师荟萃的中山市设计师村,让学生“走进校园如走进文化大观园”,处处可以感受文化气息。
多元文化的创造了多元人才。我校在专业技能考证、高职类高考等方面,学校成绩突出;学科技能竞赛屡创佳绩: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服装专业学生代表广东省参赛,在大赛中***获得7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排在全国前列。2010年,沙溪理工代表广东省参赛并勇夺全国特等奖(大赛仅设五名)。在专业技能考证方面,十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在全省遥遥领先的优势,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证、全省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会计资格考证以及其它各专业技能考证中,取证率均居全市第一名、全省前列,大部份专业技能考证取证率达到了100%,且“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考连续14年高居高职类高考全市第一。
至今,学校一***培养了3万多名既全面又专业,既擅长合作又能独当一面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的“抢手货”,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且每位毕业生均有2-3个工作岗位可供选择,40%的学生还能考入大学继续深造。他们中既有像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刘庆苗这样的杰出人才,又有像陈雅洁、林永健这样颇有知名度的服装设计师,还有像李庆伟和李伟声等自主创业的后起之秀,也有像余志荣这样的农村基层管理干部,更有大批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成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是学校生动的文化符号,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08、2009年连续两次,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10家新闻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前来我校采访报道,把我们优质的文化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范本进行宣传。2010年,我校作为广东省13所中职院校中的第一名列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的特色文化又在全国的舞台上被集中关注和学习。
长风破浪,云帆直挂。自信自强,永不止步。我校将以大教育的目光与胸怀,以和谐发展的高度与广度,不断吸收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优质成分,博采众长以滋养新时代的职业人才,走出一条有沙溪理工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