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怎么读
篦的读音是bì。
一、详细解释
篦字是一个古代汉字,包含了竹和比两个部分。左边的竹部分表示材料,而右边的比部分指梳理或清理的动作。因此,篦字的整体意思是使用竹子等材料进行梳理或清理。
二、出处
篦字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典人》中,成文于古代中国的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在古代,篦作为一种头发梳理工具,被用于仪式的准备和个人护理。
三、组词
1、篦子:指用竹子等材料制成的梳子。
2、梳篦:指用篦子梳理头发,也泛指梳理、整理的动作。
3、篦齿:指篦子的齿,即梳子上起分梳作用的竹条或骨齿。
4、篦饰:指用篦子梳理头发并装饰的动作,也泛指头发的梳理和装饰。
5、篦子梳:指使用篦子梳理头发的动作和工具。
6、篦齿紧:指篦子的齿梳得紧密,不易松动。
7、篦饰发型:指使用篦子梳理头发并进行造型装饰。
篦字造句:
1、我拿着篦子轻轻地梳理着长发,感受到它温柔而舒适的触感。
2、在古代,篦子常被用来梳理妇女的长发,展现出她们的婀娜多姿。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篦子经常被视为一种符号,象征着对形象和外表的重视。
4、篦子的细密齿间经过精心设计,可以有效地梳理和舒缓头皮,促进血液循环。
5、在修建扇子时,工匠常常使用篦子细致地刻画出精美的图案和纹理。
6、篦子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展示了人们对于自然材料和手工艺的热爱和敬意。
7、我特意从乡间带回了一把精美的竹篦子,用它梳理头发时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气息。
8、篦子在古代被视为一种贵重的用具,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拥有,如今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