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动画片《渔童》,新的感触
和娃一起看儿时的动画片。随意在网上搜索,翻看到了一部留存在记忆深处的儿时动画片 -- 《渔童》。这部小时候在奶奶亭子间小电视机前围着看的动画片,现在看起来又是一种新的体验和感受。
这是一部剪纸动画,重新观看首先我看到的是属于中国传统美,短短10分钟的动画片采用的是剪纸画。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皮影戏,后来查了一下是剪纸画。线条虽然简单,但人物塑造却很立体形象。
这是一部诞生于1959年的作品,影视作品反应了当年那个时代。渔童源自清末的一个传说事故。老爷爷和渔夫们代表了当时受欺压的劳动人民,官老爷是腐败不作为的清政府,洋人是当年侵华的洋人。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洋人形象是一个民间传教士,头颈还挂了一个十字架。可以看出作品的细节,以及看到当时流传民间的传教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一种关系。
当时环境,洋人不允许捕鱼,然而官府又不得不逼迫渔民交税。没钱交税的老渔夫由于付不起关税,因此不得不在刮风暴雨出海打鱼。最终奇迹出现,这是一个奇迹鱼盘。盘中的渔童会从鱼盘中起来跳舞。老渔夫因此能用来交付关税。官府和洋人看上了鱼盘,要命令老渔夫上交。最后渔童从盘子里跳起,动画片达到了高潮,象征了长期受欺压的劳动人民的奋勇反抗,将官府衙门的匾额敲打下来,把洋人吓得落荒而逃,最后劳动人民取得胜利。
音乐也是采取了中国传统民乐伴奏,唢呐了声音。起到了烘托作品气氛的作用,尤其在影片最后将气氛推到了高潮。
文艺作品是有时代意义的。1959年,当时的时代背景应该是文化大革命前夕,劳动人民翻身做主的时代。作品反应了受欺压的劳动人民希望翻身做主,反对欺压寻求自由的向往。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是否是属于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达?所以这样的文学动画作品有其时代意义,在当时鼓舞了人气。
小时候的动画片现在拿出来看是对经典的回忆和致敬,而且现在看来会有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