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巴东地震的秭归地震显增
至1985年,秭归建县1000多年来有记载的被当地居民直接感知的地震有6次;而三峡蓄水后的7年中,有感地震明显增加。
秭归县志记录,历史上该县属于少震区,史载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以来,秭归(原称归州)***发生地震46次,其中仅由仪器感知的微震40次。
至1985年的1000多年历史记载中,秭归境内能被直接感知的地震仅6次,分别是1556年、1605年、1898年、1935年、1972年、1979年,其中多数地震震级较小。
然而,三峡工程开始修建后,当地地震频率开始增多。
三峡工程1994年动工,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秭归县史办的资料显示,10年无地震记录后,秭归2000年开始较频繁地震,并在2003年当年陡增。
2000年,秭归有记录地震5次,震级分别为2、2.5、2.4、2.2、2.8级;2001年,秭归有记录地震2次,震级为3.6、4.1级;2002年,秭归有记录地震2次,震级为2.1、1.9级。
2001年2月,秭归境内发生地陷,险区南北横跨100米,东北纵距50米,危及3个村民小组,有42户140人、85间房屋受威胁。
2003年,三峡蓄水当年,秭归有记录地震陡增至18次,其中15次发生于三峡蓄水基本完成后。
公开资料显示,三峡蓄水完成为2003年6月。
秭归县县志显示,这个月中,秭归有记录地震11次,并在随后的8、9月,分别发生有记录地震3次和2次。
对此,秭归县志记录,虽然历史上属少震区,但“2003年6月,三峡工程蓄水至135米后,秭归定为湖北省重点地震监测区”。
随后的秭归年鉴等资料显示,此后数年,秭归地震明显较历史频繁。
2004年,秭归有记录地震5次,最高震级2.7级。
2005年,秭归有记录地震3次,最高震级3.5级。
2007年,秭归有记录地震5次,最高震级2.8级。
2008年,秭归有记录地震12次,最高震级4.1级。
2009年,秭归“应急1.8级以上有感地震9次”。 中新网4月30日电(记者 詹宏升 赵晋锋)4月29日08时48分19秒,湖北省巴东县(东经:110.3°、北纬:31.07°)发生M1.8级地震,9时30分,巴东县(北纬31.10度,东经110.28度)发生2.5级地震。巴东县城及官渡口、东瀼口、沿渡河、溪丘湾等乡镇部分地区有感,暂无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告。 地震发生后,巴东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震情,迅速了解震感情况。目前,湖北省地震局派出的专家已与宜昌市地震台、巴东县国土局(地震局)组成联合现场工作队,赶赴现场了解地震影响情况,综合研判当地未来震情发展趋势,并与各地地震台站加强震情跟踪与监视,密切关注舆情,做好地震谣言防范与应对处置准备,同时做好宣传和社会稳定工作。
中新网4月30日电(记者 詹宏升 赵晋锋)4月29日08时48分19秒,湖北省巴东县(东经:110.3°、北纬:31.07°)发生M1.8级地震,9时30分,巴东县(北纬31.10度,东经110.28度)发生2.5级地震。巴东县城及官渡口、东瀼口、沿渡河、溪丘湾等乡镇部分地区有感,暂无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告。
地震发生后,巴东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震情,迅速了解震感情况。目前,湖北省地震局派出的专家已与宜昌市地震台、巴东县国土局(地震局)组成联合现场工作队,赶赴现场了解地震影响情况,综合研判当地未来震情发展趋势,并与各地地震台站加强震情跟踪与监视,密切关注舆情,做好地震谣言防范与应对处置准备,同时做好宣传和社会稳定工。
据湖北省地震局校核发布,2013年(12月16日)中午1时4分52秒,巴东县东瀼口镇(北纬31.1度,东经110.4度)发生4.8级地震(此前初步测定为5.1级地震),震源深度5000米,随后发生2.4级余震,暂无人员伤亡报告,部分房屋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