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砸了思皓之后,江淮钇为能否后来居上?
不管江淮自己承不承认,思皓就是已经做砸了。
2017年江汽集团和大众集团合资成立了江淮大众,随后推出了思皓这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可以说思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在当年推出时因为江淮攀上了大众这颗高枝而备受瞩目。一方面思皓被视为是大众在中国电动化转型的重要一颗棋子,另一方面思皓也承载着销量急剧下滑的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时代寻找新增长点的希望。
但是江淮的如意算盘,随着大众的“变心”而全盘落空。
2020年,大众集团增资江淮大众股份至75%完全控股,并且还获得了江汽集团50%的股份。“江淮大众”随即更名为“大众安徽”,大众安徽将思皓品牌授权给中方伙伴江淮汽车使用,合资公司将不再使用该品牌。
换句话说,思皓成了大众的一颗“弃子”。于是这两年尽管在终端渠道上,思皓还是打着“德国大众旗下合资品牌”的旗号,但实际上其技术和产品都来自于江淮,逐渐沦为了江淮汽车油改电的换标产物。而且,本来是主打新能源的思皓,旗下也掺杂了大量的燃油车型。
爹不亲,娘难爱,思皓的销量就更加惨不忍睹了。
目前思皓品牌下面在售的车型***计有13款之多,但平均每月的销量不足万辆。2022年9月是思皓品牌自诞生以来的销量最高点,月销量1.26万辆,之后就掉头向下,今年1月最低点时月销量只有4720辆。
思皓的低迷也影响着整个江淮汽车的业绩。
从江淮汽车年初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亏公告看,预计2022 年度归母净亏损为14.37亿元左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25.65亿元左右,相比2021年的业绩有着大幅下滑,属于巨亏状态。
而在此之前的2017年-2021年,江淮汽车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五年亏损。按照统计,最近6年里,江淮汽车从政府获得的补助累计高达75.07亿元。可以说,江淮汽车能够活下去,基本上靠的就是政府补助这一重要保障。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江淮汽车今年年初又合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钇威汽车。4月12日江汽集团的全新品牌战略发布会上,江汽集团乘用车不仅推出了全新的标识,也发布新能源乘用车品牌江淮钇为。而这个新品牌就归属钇威汽车这家合资公司。
这意味着江淮终于要自己下场做新能源品牌了,同时也意味着着思皓将会越来越边缘化,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上,有思皓内部员工透露,原先的思皓团队已经加入了江淮钇为。而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原先注册为“思皓新能源”的账号也已经更名成“江淮钇为”,思皓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不过,尽管“以智能领导智能”的口号喊得很响亮,“全球第二代纯电平台——DI平台”似乎也颇有吸引力,小编认为江淮钇为后来居上的希望并不大。
且不说这几年由于思皓的失败,江淮在新能源市场其实并没有形成多少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口碑。从历史上来看,江淮汽车与合肥这座城市一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当初在左延安时代的江淮汽车抓住了中小企业MPV和公务车市场的机会,成就了江淮瑞风的风靡;安进时代的江淮汽车,则是一度抓住了低端A级轿车和小型SUV市场的机会。
如今从江淮钇为的市场定位来看,无非还是重复过去的老路,试图在新能源时代再次复制一个机会主义者的成功。但2023年新能源的各个细分市场,都已经从蓝海进入了红海竞争。此时方才入局的江淮钇为早已错过了最佳时机。
其二,从江淮钇为主打10-15万价格区间,以及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提出的,“要做当下消费者买得起、用得上的智能”来看,江淮钇为最终还是会走低价路线,依靠性价比来打低端市场。这与同样走低价路线的五菱其实大同小异。
但今年低端市场开始出现萎缩,事实上五菱也在想尽办法来提高自家车型的利润。如果江淮钇为同样选择走这条路,意味着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对江淮汽车的扭亏无法形成足够的支持。
其三,江淮已经连续亏损6年,2022年的亏损幅度在所有A股上市车企当中,仅次于赛力斯和北汽蓝谷,与几乎不卖车的海马汽车旗鼓相当。毫不客气的说,江淮汽车的亏损幅度实际上已经是处在悬崖边缘。
而我们都知道,新能源造车就是一个烧钱无底洞。目前除了比亚迪之外,还没有哪一家国内新能源车企能够实现稳定的盈利的。现在江淮还要扶植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假如江淮钇为不能一炮而红,那么只会将江淮汽车继续拖入巨亏的泥潭。试问本已巨亏的江淮汽车,后续还有多大的资金实力来支持江淮钇为呢?
因此,江淮钇为或许是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时代的最后机会,但江淮钇为的未来确实很难让人看好。对此你们是否赞同呢?评论区里留言说说吧。(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