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悲剧形成原因

哈姆莱特悲剧形成原因

第一个原因,权力的争夺。作为丹麦的王子,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中心权力地位的人。但是由于父亲的意外去世,这个理所当然的王子地位受到了明显的动摇,直到其叔父克劳迪斯将其称为“我的儿”之后,权力归属的传递看似已经不可动摇。但是后来老国王将死因告诉哈姆雷特并得到证实时,这个问题便又从幕后被推向前台。在事实上,克劳迪斯的继位是不合法的但是在公众眼中却是合法的,而哈姆雷特若要进行复仇则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弑君者的地位上。

第二个原因,优柔寡断的性格。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的是变化着的。在初期,亦或是留学期间,他是一个“快乐王子”,他热情澎湃,骄傲自尊,体贴朋友并且温和淡定,但是当他因为父死母嫁而回国并得知自己父亲真正的死因时,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开始变得尖锐敏感,沉郁低落,多疑内向,耽溺于冥想之中。在这种心理下,他变得优柔寡断,喜怒无常,思虑繁重却缺乏果敢的实践能力。他这种双重的性格使他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在责任面前痛苦逃避,这导致了他无法果敢的进行掉复仇这个要求极高的行为,以至于发生最后的悲剧。

第三个原因,信仰的破灭。在哈姆雷特经历着留学生涯的时候,他对未来的世界和王国充满着改造的欲望和憧憬,并且由于自身所接受的教育的原因,他对“人”具有宗教般的崇尚意识,他认为“人”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当他回国后才发现,人同时也具有邪恶,自私,虚伪的那一面。在这个时候,由于对“人”的极度失望,哈姆雷特对“人”的看法从完全的褒扬走向了鄙夷的咒骂。对于他来说,“人”是最高的哲学意义。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的意义,作为一个“人”来说,复仇到底是实践着灵长的职务还是为了一己的欲望杀害另一个“人”,这种矛盾的心理最终使他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第四个原因,社会的压迫。从当时的客观情况来看,丹麦是一个处于封建末期的王国,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外出留学的“进步青年”,一个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者,学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初期的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是不成熟的,具有一定的软弱性,所以必然无法同腐朽但是依旧强大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于是哈姆雷特的复仇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由于客观条件对他的压迫使他的复仇一步步的推后,最后造成了他悲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