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贴吧

我爱朱棣,朱棣是亘古一帝!

楼上两位,请自重!

什么叫永乐大帝死了也要祸害人啊?殉葬是永乐立下的吗?古已有之好不好?凭什么就该指责永乐?(当然,我也是不支持殉葬的)

下面我分享一下棣哥的一些业余小事情吧,不谈那些政治了。

1. 朱棣大哥好像很重视端午节,明史里记载:“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永乐间,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立春日赐春饼,元宵日圆子,四月八日不落荚,……端午日凉糕,重阳日糕,腊八日面,俱设午门外,以官品序坐”。《明史·志二十九.礼七·嘉礼一》

《大明会典》里有一段关于端午节宴会的记载:“永乐间,上桌,按酒五般。果子、小馒头、汤三品、糕一碟、粽子一碟、菜四色、酒五钟。中桌,按酒四般。果子、小馒头、汤三品、糕一碟、粽子一碟、菜四色、酒五钟。教坊司乐人、按酒一般、汤饭、酒一钟。(《大明会典.筵宴》)

(连奏乐的教坊司乐人都有东西吃~~~不一般啦…… )

由于朱棣常常征战在外,好几次端午节是在外面过的,比如“永乐二十年五月,辛酉,端午节,驻跸独石,赐从征文武宴。”(《明通鉴》)

(即使出门在外,还是要请客吃饭……,因此棣哥应该是很重视端午的)

2. 端午节除了吃吃喝喝啊,还有运动!(不是龙舟,人家的运动是很高雅的)那就是——击球(打马球),射柳。

端午射箭之戏历史悠久,《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

马球,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棣王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看来,还不只限于端午节,平时他也运动运动。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

于是从永乐开始,这两项运动成为端午节的惯例,于每年端午节和重阳节举行击球、射柳活动。

《明史·礼志》里这样记载:永乐“十一年五月五日,幸东苑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史,及在京耆老聚观。……自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

《万历野获编》写得更有趣:“永乐十一年五月午节,车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先是命行在礼部议,分击球官为两朋。是日天清日朗,风埃不作,命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领左朋,宁阳侯陈懋领右朋,自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皇太孙击射,连发皆中。上大喜,射毕,进皇太孙嘉劳之。因曰:“今日华夷毕集,朕有一言。尔当思对之,曰:万方玉帛风云会”。皇太孙即叩头对曰:“一统山河日月明。”上喜甚,赐名马锦绮罗纱及番国布,因命儒臣赋诗,赐群臣宴。”

3. 再有就是端午节插艾草的缘由了:

“端午节门前插艾的原因,民间传说有多个版本。一种版本与明成祖朱棣有关。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但朱元璋怀疑朱棣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想直接杀了他又感到不妥,于是就想出“借刀杀人”之计,命令朱棣带着一支由老弱病残的士兵组成的队伍,向占据北方的强敌进军,欲借强敌之手将他除掉。朱棣当然心知肚明,他感到很不是滋味,但又无可奈何。行军途中,朱棣见一村妇怀抱着一个大孩子、手拉着一个小孩子落荒而逃。朱棣感到奇怪,就问她为何抱大领小。村妇说,长子为前房所生,小儿是自己所养,长子死则无后,幼弃尚能再生。朱棣听后深受感动,从路旁拔起一棵艾蒿,交代村妇回家挂在门旁,并命令士兵见门上插艾蒿者不得入内。村妇将这个消息告诉村人,于是家家户户门上插艾,全村人皆平安无事。后来人们也将艾蒿称为艾子,即“爱子”之意,并保留了门上插艾的习俗。”

从今往后,我一定好好地,更好地过端午节,因为棣哥!

现在,过端午节,除了会想起屈原和粽子, 还应想到我们伟大的成祖——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