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的战斗场面
反第二次大“围剿”的战斗场面。
出处: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翻译:
白云山顶的浓云象是愤怒地站立起来,白云山下的冲杀声震天撼地,连那枯朽的树木也都齐心合力地迎战敌人。红军从山上猛冲下来,枪枝如林,直逼敌阵,如同飞将军降临。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红军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势无阻挡如同卷席。有人在那低声地哭起来了, “步步为营”已失败,悲叹又有什么用呢。
创作背景:
国民党军对红军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率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于1931年4月1日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苏区中央局经过反复讨论,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主力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15天内,红军连打五次胜仗,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扩展资料: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通过这些描写,热情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无情地揭露和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纸老虎的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下场。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三句生动地描绘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战斗的战局发展和红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气魄。“横扫千军如卷席”写出了红军疾风迅雷,所向披靡,干净、彻底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赣水苍茫闽山碧”则写出了这次进军的起止点。随着红军的胜利进军,赣江已远远地抛在后面,迷茫一片看不很清楚,所以说是“赣水苍茫”。而闽山却已呈现眼前,这里丛山峻岭,到处是一片苍翠青绿,所以说是“闽山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