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几部国外关于空难的电影。

影片名称:机场1975

翻译名称:75空难

主要业绩:(杰克·斯米特)

主要业绩:(查尔登·海斯顿·查尔登·海斯顿)(凯伦·布莱克)(乔治·肯尼迪·乔治·肯尼迪)(葛洛丽亚·斯旺森)(小埃林·津巴里街)(苏珊·克拉克)

上一部电影:1974 65438+10月18。

剧情介绍:

杰克·斯密特(Jack smit)导演的这部电影是一部灾难片的简单续集,讲述了一架私人飞机撞上了大型客机驾驶舱的一个大洞,飞行员非死即伤,不得不依靠空乘人员在无线电指挥下继续驾驶,直到机场用直升机飞行员将其救出。剧情零散不戏剧化,只有飞机相撞后的片段能引起一点张力。

简体中文名称:凤凰

编剧:爱德华·伯恩斯)/卢卡斯·海勒)/斯科特·弗兰克。

导演:约翰·摩亚

主演:丹尼斯·奎德/杰奥·瓦尼·拉比斯

发行年份:2004年

官方网站:/

生产国/地区:美国

又名:凤凰于飞/沙漠十壮士/凤凰劫

摘要...

弗兰克·索思(丹尼斯·奎德饰)是一名飞机驾驶员。他的工作是为一家美国石油公司运送石油工人和一些材料。这一次,他接到了飞行任务。他想驾驶一架代号为“凤凰”C-119的货机,运送一批石油工人到北京,切断已经减少或废弃的石油管道。

于是弗兰克·索思乘坐一架载满石油工人的飞机飞越欧亚,来到东方。然而,当飞机经过蒙古境内时,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沙漠风暴铺天盖地地向它袭来。飞机严重受损。无奈之下,飞机被迫降落在蒙古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上。幸运的是,飞机迫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当人们幸运地从空难中逃生时,却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大困境。

由于飞机迫降时飞机上的通讯设备损坏严重,人们根本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面对死气沉沉的沙漠,飞机上的人必须努力自救,否则只能在茫茫戈壁滩等死。这时,一名乘客(杰奥·瓦尼·拉比斯)自称是一名飞机设计师,他说他可以用残骸制作一架简陋的飞机,用它来逃离危险。于是,在弗兰克的带领下,大家开始尝试高难度的自救动作。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首先,组装飞机时出现了多次错误。由于没有工具,几名工人差点被飞机炸死。与此同时,有人看着支离破碎的残骸失去信心,试图煽动大家走出沙漠;石油工人和飞行员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可怕的是飞机上储存的水越来越少。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石油工人和飞行员正在努力组装飞机的时候,周围的沙漠突然挤满了一群持枪的劫匪。人们不仅会遭遇空难、沙漠,还会面临被劫匪抢劫、杀害的可怕危机。

空难电影的鼻祖——国际机场

追根溯源,改编自亚瑟·希利原著畅销小说的《机场》(1970),是所有空难电影的鼻祖。本片采用了《大饭店》建立的“全明星电影”结构模式,通过一场空难将飞机上的机组人员、乘客和安检人员拉到一起,共同为一场可能发生的空难灾难而努力,从而营造出一种让人感到一身冷汗的紧张气氛,以及人在面对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人性。

因为这部电影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电影的特效还没有电脑化,所以电影采用了传统的戏剧手法来布局故事,注重很多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人情。虽然导演乔治·希顿和亨利·哈撒韦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但这部电影的灾难主题却是当年好莱坞的创新之举,因此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十项奥斯卡奖提名,甚至在上映时取得了4500万美元的票房成功,成为当年票房最高电影的亚军。

七十年代的续集一直在拍。

由于国际机场的普及,70年代出现了灾难片热潮,海难(《海神号》、《大白鲨》)、《火》(高耸的地狱)、《地震》(大地震)等电影相继出现。始作俑者当然不愿意被别人效仿,于是制作《国际机场》的环球影业在四年后发布了续集《机场1975》。除了最后一集的救人英雄乔治·肯尼迪,其余的说话部分都换了新的组合。但是杰克·施密特导演的这部续集故事情节比较松散,船上乘客的角色设计和选角都不成功。整体表现不如第一集,上映时票房降到了2500万美元,但其制作成本只有300万美元,还是值得投资的。

三年后上映的第三集《Airport'77》在故事定位上走了一条新路线——空难不再是意外,而是歹徒劫机;飞机没有安全降落在机场,而是沉入海底。这场灾难的解决办法是让船上的乘客在停止呼吸之前浮出水面。这一集由杰瑞·詹姆森执导的空难电影,在故事和视觉设计上都很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劫机+空难+海滩”的设计完全符合电影续集的制作模式,所以影片虽然遭遇了第三次袭击,但依然有着2600万美元的不错票房。

在第四集中,79年的协和机场被协和飞机取代。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创新是加入了国际化元素,拓宽了电影的视野。故事中,美国华盛顿在飞机后飞往法国巴黎的途中遭到蓄意袭击和破坏,演员中加入了许多欧洲明星与美国明星合演,以增加该系列电影在欧洲市场的吸引力。

80年代,戏谑版满天飞

由于20世纪70年代灾难片的过度生产,观众开始感到恶心。再加上《星球大战》在电影市场的开创性表现,制作的主流转向了以特效为主的科幻片。因此,国际机场系列电影在第四集上映后告一段落,催生了另一种新的电影类型——以戏谑为票房电影主要内容的无厘头喜剧。第一部先锋作品《漫天飞舞》(Airport1980)以国际机场系列为主要搞笑对象。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架从洛杉矶飞往芝加哥的巨型飞机,飞机上有各种各样有奇怪问题的乘客。吃饭的时候,所有选择吃鱼的人都倒下了,包括飞行员和飞机工程师。唯一有飞行经验的乘客是6年前驾驶战斗机的泰德。以被吓死的空姐为副手,随时会发生空难。

杰里·朱克、大卫·扎克和吉姆·亚伯拉罕三个导演经验不多的年轻人,以搞笑的态度拍摄了这部讽刺性的空难电影《漫天飞舞》,因其新颖的风格和丰富的笑料而大受欢迎。它以8000万美元位列当年票房第四,成绩远胜于被它嘲讽的《国际机场》系列。

至于制作这部电影的派拉蒙,当然会趁热打铁推出续集。可惜这部由肯·科曼执导,一群死星领衔主演的电影《飞机LL:塞格勒号》(1982),显然是《狗尾巴和貂》的续集。但是整部片子看着就像嚼蜡。

重现1990年代的真实事件

除了这两个系列的空难电影,还有一些根据真实空难事件改编的电影留下了一些值得探讨的作品。

1972,10年6月3日,一架载有45名乘客的乌拉圭客机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坠毁。幸存的16乘客为了生存,被迫分享尸体。墨西哥电影公司在空难曝光后立即购买了克莱·布莱尔的故事,用低成本的抓拍完成了空难电影。但导演赖尼卡·邓勒尔二世却把情感焦点放在了恐怖恶心的食人场景上,以至于电影《求生》在美国上映时好评如潮1977。许多人指责这部电影利用了观众的感情,制造了一场巨大的人类悲剧。

十几年后,这场空难终于被好莱坞重视,以严肃的制作和认真的态度将这场空难悲剧的整个故事再现在银幕上。这是由弗兰克·马歇尔执导,伊桑·霍克等青年演员主演的《我们要活着回去》(Alive1993)。影片展现了人类在艰难环境中为生存而奋斗的潜力,以及年轻人之间的互爱互助精神。是一部具有积极意义和良好娱乐效果的灾难片。

此外,近年来,库尔特·拉塞尔主演的《747绝地大师》(ExecutiveDecision,1995)在国内上映,将恐怖分子劫持飞机与霹雳小组潜入客机对峙的空中冒险动作片模式带到了巅峰,而雷利奥塔主演的《乱流》虽然成本较低,却利用劫机者的变态心理制造紧张的对抗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