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梦
《荆生》与《妖梦》分别是近代翻译家林纾为讽刺白话而著的两篇文章,意在强调孔学、文言文在该时代仍具有重要意义,抨击了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白话文,认为这是一阵会导致后人目不知书,以背叛伦常为自由的歪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那个时代,两位“先生”唤醒了人的思想,于水深火热中救赎了受老旧思想荼毒的中国人,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对林纾先生所言最有力的回击。
但如果不谈历史,单论《荆生》与《妖梦》二文,我们不难从中发现,林纾先生对中国文学的部分见解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一针见血。如其在《妖梦》中言:“智者愚者,俱无害,唯半智半愚之人,最为危险。”试想在文学乃至任何范围内,智者断然无害,愚者则对所处的环境并无大威胁,而所谓半智半愚,即智只包括聪明、脑子好使,并无“慧”,愚则愚在虽然并不“蠢”,但对某些事物仅是略懂皮毛,便在他人面前大肆卖弄,如鲁迅先生所著作品《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向咸亨酒店的伙计卖弄自己懂得“茴”字的四种写法。
反观当今文学,难见智者,愚者比比皆是,而愚者占多的原因正在于半智半愚者对其的影响。半智半愚,则如林纾先生所言,稍懂,但不多,借此卖弄自己,宣扬错误的、片面的、扭曲的价值观,引掖以背叛伦常为自由,此错误价值观正符合某些文学作品中崇尚的纸醉金迷、以钱为衡量人标准的观念,而上文所提“背叛伦常”放在新时代,更多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者,写主角扮猪吃老虎的爽文令现实生活中缺少关注的读者过把瘾,写青春伤痛文令身强体壮的青年读者扬言自己有“症”,写“霸道总裁”文令部分男女读者整日不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处在渴望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主角的幻想中。作为小说,价值观是不健康的。提出诸如“有钱即可不读书”等观念并大肆以“鸡汤”形式宣扬,作为鸡汤,这是有毒的。而智者见此言,大多鄙夷不屑或哑然失笑,也不争辩。愚者反之,对其深信不疑,将其奉若圭臬。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少见智者,而愚者只增不减的缘故。
? 公众号,作为现代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工具,因其较低的门槛、较高的传播度和较容易的操作,成为了多数愚者传播糟粕的阵地,无形中荼毒了更多没有基本判断力的“愚者”。愚者们多会在某些莫须有的“研究表明”“专家说”加持下,相信一些诸如“空腹不能吃饭”“喝水会死”的理论,贻笑大方。而半智半愚者的“聪明”——即“小聪明”就成功得逞,愚者对这些糟粕的传播令半智半愚者取得了实际性的收益,甚至坐实了自己虚构的“专家”之名。
? 面对这样的文化环境,正需要一场新的《妖梦》,一个猛的《荆生》对其加以批判、鞭笞。否则将会掀起一阵借以科学之名的“伪科学”或“毒鸡汤”的肆虐之风。此风一扇,人人目不知书,又引掖以背叛正确为自由,何人不逐流而逝,争趋禽兽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