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大奖,却没能成为一代文化偶像?

莫言,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2012年获奖,迅速成为聚焦世界的文学人物。那一年,莫言成为全民热议的对象。莫言平时并不畅销的小说也热卖了一通。尽管夺得堪称历史性的荣誉,莫言其人,却并没有成为时代偶像,反而几年过去,莫言及其作品非议不断,为什么会这样?

一,文学边缘化,文化人也不再高高在上。诗歌已死,文学已死,早不是什么新观念,起码二三十年了吧。进入新世纪以来,就没有看到什么能让人记得住的诗歌,就没有看到什么能让人捧起来一口气读完的小说。而文学创作者,有一个有影响力新人吗?

谈起当代诗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致橡树》,是《远和近》、《一代人》,当代诗歌进入新世纪后几乎想不起什么。小说也是,传统小说早无市场,出书常常要自掏腰包,受欢迎的书又都是成功学、育儿经、高考冲刺,中国人平均一年阅读量不过三四本,很多人几年都未必认认真真读完一本。倒是网络小说的电子阅读,非常热闹。网络小说作者大神辈出,红过很多当代名家。

而当代名家,我们现在有印象的,可能就是余华、贾平凹、顾城、海子、余秋雨、王朔、易中天这些。这些人至今能有印象,也并不是靠纯文学,有人借助电影,有的杀妻,还有的卧轨,或者卷入某个事件。再或者发表争议言论,形如嘴炮,上百家讲坛。光靠文字,已无作家生存的沃土。故莫言获奖,并不能使其成为文化偶像。毕竟一切向钱看,大家都在追求这个东西。

二,莫言似乎没有,或者缺乏鲜明的代表作。《透明的胡萝卜》是其成名的短篇小说。《红高梁》因为拍成电影广为人知。获得诺贝尔奖的长篇小说《蛙》,知名度还不如更具流量气质的书名《丰乳肥臀》。他还有经常被罗列出来的作品《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酒国》。写了十几部长篇小说的莫言,这些可能都好,却没有一部能单拎出来,称为代表作。如路遥之《平凡的世界》,陈忠实之《白鹿原》。

类似的尴尬还发生在著名作家贾平凹身上,笔耕不辍几十年,创作长篇小说将近20部,却很难称他有什么代表作品。

三,莫言的作品内容颇多人性的阴暗面描写,这是莫言遭受很多非议的一个原因。自然也是他的作品难以成为主流的关键所在。2005年,在香港大学荣誉博士授予会上,莫言做了《我怎么成为作家》的演讲,毫不客气地表示,自己是讲真话的作家,里面还表明了自己的创作观:

“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这些可能与莫言经历过特殊年代有关,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闻名,除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其的影响外,其自述“想象力来自于饥饿和恐惧”。故为了写实批判,莫言坚决表示,“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不会因为读者就改变自己的写法,所以哪怕一些读者受到了刺激,甚至自己遭到了一些争议,莫言也认为,是由于自己触及了人类的灵魂深处,鞭挞了丑恶。这正是自己追求的。

故莫言作品不少一些极品和变态,也有不少匪夷所思的描写。《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上官鲁氏一生九个,唯一一个儿子还是“恋乳症”患者。诸如此类,读起来更像是猎奇。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大奖,却没有成为一时文化偶像,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