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为什么不传了(开悟以后得了精神病)
禅宗六祖为什么不传了
许多人想不通,为什么六祖惠能之后,没有七祖八祖,禅宗最重视的衣钵传承方式怎么突然就没了?不少人考证、研究,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结论。其实答案很简单:佛祖袈裟没了!
衣钵衣钵,不是随随便便拿件师傅生前穿过的僧衣、用过的饭碗,那是佛祖传下来的!想必大家都听过“拈花笑佛”的故事,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没错!禅宗一脉,付佛心印。认证得佛心印的两大圣物指的正是当初佛传给迦叶的金钵盂和木棉袈裟!尤其是木棉袈裟,经迦叶、阿难、马鸣大士、龙树菩萨,最后传到菩提达摩,已是第28代。
据《历代法宝记》记载:菩提达摩带着木棉袈裟来到东土弘法,成为禅宗初祖,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至六祖惠能大师,木棉袈裟一直作为禅宗传人的唯一凭据!
惠能大师座下弟子众多,“嗣法四十三人”,其中开宗立派的就有菏泽神会、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大弟子。这么多优秀弟子,究竟传给谁呢?许多人问过惠能这个问题。
惠能无奈长叹:“你们休要过问此事。我因为这件袈裟,多次被追杀。此袈裟还在四祖道信手中时,就曾三次被盗。传到弘忍大师手中,也被偷了三次。而自从到了我的手里,前后六次有人来盗。然而我最终还是保不住的,它将被一个女人拿去!”
惠能口中的这个女人,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当初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天命所归,将自己说成是弥勒佛转世,这件木棉袈裟对她称帝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得到木棉袈裟,原本尊崇神秀的武则天多次邀请惠能进京。惠能拒绝后,武则天强势要求以一领摩纳袈裟和五百匹绢交换。没办法,为了保住自己的宗门与弟子们的安全,惠能只得招办!
那时候,诸大弟子对惠能都有怨言。并非只为自己,失去了木棉袈裟,就等于佛祖付印心传的唯一凭证没了!从此之后,谁的法是真,谁的法是伪,再无定论!
开悟以后得了精神病
开悟后的身体反应主要有以下7个:
第一个反应:第六感很强。
一般来讲女性的第六感会强于男性,因为女性的神经感知优于男性,男性更偏向于理性思维。第六感强的人,他们往往对事物有个超前预判,能很好推测将来能发生的事,有窥测天机的潜质。
第二个反应:能很好地融入环境,并与人为善。
这种人一般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快速融入别人,且对自己有充分认知,能够接纳自己和他人,活得潇洒又自在,不会忸怩、拧巴。他们遇到什么事都能泰然自若,不会惊慌失措,因为他们一直都对自己很自信,相信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第三个反应:活得很真实,是天地间的赤子。
这种人很真实,他们往往大道至简,不会给你说些弯弯绕绕,也不会曲意逢迎。他们站在那里,就自成一道风景。万事万物在他们心中,他们也身处万事万物中,他们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这一点非常难得
第四个反应:有很强烈的使命感。
这种人一般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就如同下凡历劫的佛陀,他们知道自己一身的归宿在哪儿,就像司马迁写《史记》,季羡林译梵文,川端康成一生都在追求极致的美,他们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使命为核心,颇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死不渝感。
第五个反应:既能感受独乐,也能感受众乐。
他们由于感知力很强,所以对世界都抱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他们在独处时,不会感到无聊和茫然失措;也不会和别人聚会时觉得无法融入,或产生排斥的心态。因为他们热爱这个世界,也对他者充满善意
第六个反应:自主独立,不依赖他人。
这种人对事业往往都是全身心的付出,同时他们不想任何事来束缚他的手脚,所以他们一般都保持独立自主之精神,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是自然而然的事。他们爱惜自己的羽翼,而且想要飞得更高,所以一直都在有意识地锻炼丰富自己,所以绝不会去当别人笼子里的金丝雀。
第七个反应:能领略平凡世界的美。
这种人由于感知力强,且又有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情怀,所以他们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能欣赏,这种人往往是有趣之人,在艺术方面会有一定的造诣,因为他们能看见常人无法看见之物。智慧开悟的人,往往有很强的感知力,感知力的最主要两个来源就是大自然和独处。
开悟的作用与意义:
其实开悟不是超人类的玄学,它是身体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是不可衡量,不可摧毁的,所以我才会说开悟不是开悟,说了开悟就是去衡量。开悟后的状态其实就是真正的自己,但是伟大多了,就像跟宇宙的对比。
开悟之后就会找到超越自己的名字和形象的真正本质,如果没有体悟或者找到这种状态,就会有一种自己与自己自己和与周围的世界想分离的幻象。
会有意识无意识的觉得自己是孤立的。然后自己内外部的矛盾,恐惧,冲突,矛盾等就会随之发生,这可以解释整个世界个人与个人,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所有的冲突与矛盾。
未开悟的人觉得只有寺庙里的僧人,或者那些满腹经纶哲理的老一辈人才会有,觉得自己只是一介凡夫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者经常把开悟挂在嘴上的人,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开悟,真正开悟的人不会说自己开悟,因为开悟这个词本不存在。
慧可大师被杀的经过
慧可,又名僧可,俗名姬光,虎牢人禅宗二祖。
他原是一位精通世学与佛法的学者,后至洛阳龙门香山依宝静禅师出家。四十岁时,至嵩山从学于达摩门下六年,尽得其心法,但是因为达摩的禅法并不为当时的人所接受,慧可也因此受到许多责难。
达摩的弟子人数并不多,其中昙林与慧可间有深厚的友谊。昙林曾经遇贼,被砍一臂,幸好受到慧可的救护。后世传说,慧可断臂求法的故事,因是由此讹传而来[4]。昙林长期在译场担任“笔受”的工作,是重视“经教”的法师,与慧可专心禅观不同。
达摩圆寂后,昙林在东魏邺都讲授《胜_经》,慧可也在此传授达摩禅法。当时那里有位道恒禅师,门徒甚多,他指责慧可所传的达摩禅是“魔语”,与官府结合对他加以迫害,慧可几乎死去,慧可传法的态度也因此转变为低调顺俗。公元574年,北周武帝灭佛,慧可与昙林在邺都“***护经论”。577年,北齐亡,慧可遁隐于舒州皖公山,度僧璨出家,传以心法,是为禅宗三祖。579年,北周宣帝恢复佛教,慧可重还邺都。至隋文帝开皇13年圆寂。
禅宗为什么只传到六祖
1、从六祖开始,禅宗开始真正步入巅峰,然后又“一花开五叶”分散出了五宗七派出来,因此这时候禅宗就像是一棵大树一样,分散出了许多茂密粗壮的枝条,这时候各宗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反而不方便说谁是整个禅宗的祖师了。
2、作为禅宗掌门人的“木棉袈裟”被武则天“请”到了朝廷作为宝物供奉起来了——其实则天女皇还想请六祖过去,但被拒绝了。而没有了这件信物,从禅宗“内传心法,外传法衣”的标准规则来说,就再也没有新的祖师了,六祖就是最后一位。
扩展资料:
禅宗六祖: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
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百度百科——禅宗六祖
六祖慧能的五大预言
五祖知道惠能已经开悟,见到自性,就说:“若不认识本心,学法是没有益处的。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传受以心印心的顿教法门,并将衣钵传给他,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要善自护念,广度一切有情众生,将佛法流布于未来,不要使它断绝。”
五祖传法已毕,又说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对他说:“从前初祖达摩大师刚来中国时,传法师承不为世人所相信,所以才将衣钵作为信物,代代相继嗣承。正法则是以心传心,皆令学道之人自悟自解。自古以来,诸佛所传的就是自性本体,历来祖师相传的都是自性本心。衣钵是争夺的祸端,只传到你为止,不可再传。倘若再传下去,则你的生命就好像悬丝那样的危险!你必须赶快离开此地,因我怕有人要害你。今后佛法将由你发扬光大,你离开以后,要往南走,但不宜急著弘扬佛法,因为法是要从难中兴起的。”
六祖大师拜辞了五祖,一路向南行,两个多月后,到了大庾岭。后面有好几百人在追赶,想要夺取衣钵。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曾任四品将军,性情粗暴,他走在众人之前,赶先追上了惠能。
六祖见状,就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说:“这衣钵是历代祖师传承的信物,怎可用暴力来争夺?”于是隐藏在草丛中。
惠明赶到,看到石头上的衣钵,想伸手去取,但却拿不动,于是大声喊叫:“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
六祖从草丛中走了出来,趺坐在石头上,惠明向他作礼后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六祖说:“既然为求法而来,就该屏除一切攀缘心,勿生一念,我才为你说法。”
惠明遵照六祖的嘱咐,默然良久。
六祖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正在此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至此言下大悟。
惠明又问:“从上代祖师传下来的密语密意之外,还有其他比这更妙的吗?”
六祖说:“跟你讲的就不是秘密了,若能返观内照,妙法还是在你身边。”
惠明说:“我在黄梅这么多年,实在还没有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承蒙行者的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您就是我的师父了。”
六祖说:“你既这样谦下,我们都是同师黄梅五祖,你要善自护持,勿令退失。”
六祖后来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逐,只好在四会的猎人队中避难,前后经过十五年的岁月。
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师讲《涅_经》。讲经时,有风吹动_旗,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说这是“_动”,彼此争论不已。六祖走向前去,告诉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_动,是仁者你的心动啊!”
大众听了都感到惊异。印宗法师就请六祖到上座,征诘宗门奥义,见师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印宗法师说:“行者一定不是个平常人,我久闻黄梅的衣钵南传,不知道是不是您?”
六祖谦称:“不敢当。”
印宗法师立即向六祖叩头顶礼,请他将五祖所传的衣钵出示给大众看。
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在光孝寺集合四众弟子,为六祖大师举行剃度仪礼,且自愿拜他为师。
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曰,集聚高僧大德为六祖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师,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师,中印度耆多罗律师为说戒师,西印度密多三藏法师为证戒师。
六祖受戒的戒坛有一段因缘:刘宋时代有一位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创建了这座戒坛,坛上竖一石碑,且曾预言:“后世当有一位肉身菩萨于此受具足戒。”
梁武帝天监元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而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将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栽植在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广度无量众生,真是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次年春天,六祖辞众欲归曹溪宝林寺,印宗法师与僧俗一千多人,送到曹溪,当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
六祖到曹溪宝林寺后,看到殿宇讲堂狭窄,不能容纳那么多人,想予以扩建,就去拜访当地地主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不知道可不可以?”
亚仙说:“和尚的坐具有多大?”六祖拿出坐具给他看,亚仙欣然答应。
这时,六祖把坐具一展,尽覆曹溪四境,并有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如今的天王岭,就是因此得名。
亚仙目睹这奇妙的境界,就告诉六祖说:“和尚您的法力广大,但是我高祖的坟墓都坐落于此,将来建塔时,希望予以保留,其余土地愿意全部捐献,永远做宝坊。此地乃是生龙白象来脉,建造时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后来的建筑都是依照陈亚仙的话去做。
六祖大师随即在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六祖大师在城中大梵寺,向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徒众说法:“我在黄梅得法后,受尽种种艰难苦楚,生命像悬丝般的危险。现在能与韦璩刺史和各官僚、僧人、比丘、比丘尼、老道、居士聚会一堂,这都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缘分,也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才能听闻如上所说顿教的法门,和我得法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