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会到延展台,时装秀T台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从舞会到延展台,时装秀T台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愈发扁平化与实时化,曾经高高在上的时装周,在各种社交软件的推动下反而变得平易近人起来。“即看即买”的商业模式赋予消费者更多的权利,也为时装周带来无尽的可能。商业化在时装周的发展上似乎也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设计本身还是发展路径上,我们看到更多商业的痕迹。

然而,社交媒体也同样将时装的表面性推到了极致,时髦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交媒体,时装文化背后的含义反而被忽视了。看完落幕不久的2019春夏时装周,我们不禁反问,越来越多雷同的风格,究竟是致敬还是抄袭?过度的商业化是否已经扼杀了时装乐趣?“即看即买”的模式是否已经左右了时装业的发展态势与话语权?时尚博主等各种自媒体的出现,使时装周成为社交媒体的狂欢,时尚品牌被科技的潮水推向网络。品牌开始拥抱商业,反而放弃了时装设计的内涵。在这样巨大变革下,时装周的意义还存在吗?在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时装周的前世今生。

一场时装秀通常持续的时间不过20分钟,但是却有能力让观众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可见,时装秀的魅力不仅仅是在展示服装上,也同样是设计师非凡事业的升华。

在19世纪60年代的一场时装秀上,巴黎设计师Charles Frederick Worth,也就是所谓的“高级时装之父”,提出了在现场模特身上展示时装的想法。和那个时代的其他时装设计师一样,他在朗香赛马场推出了自己的系列。虽然算不上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时装秀,但却成为了时装秀的开端。

1943年,纽约时装周拉开了帷幕。在此之前,美国时装一直由欧洲设计师主导。但由于美国媒体在战争期间无法前往欧洲,这成为了一个推广本土人才的机会,其中包括极简主义先锋Norman Norell。从那以后,纽约的时装秀继续进行,如今更是成为四大时装周的重要组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