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适不适合当编剧
坦白说,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只有做了才知道。也就是说“不存在合不合适,只存在想不想做、去不去做!”
如果你的创作梦,电影梦深埋已久,一直让你心痒难耐,夙兴夜寐;如果你看好片时会汹涌澎湃击节赞叹,看烂片时会义愤填膺恨不得自己上,那就啥都别说了,直接开干吧。
如果你至今连基本的看片、阅读、写作的习惯都没有,那说明你对电影,文字创作不是真爱,也就无所谓合不合适了。
至于是否科班出身,并不重要。我所在的团队里,有不少人是半路入行,有当公务员的,学建筑的……但他们已经跻身一线,甚至公司老板(某业界大佬)也并非科班出身。
非科班出身,最大的问题是积累不足(看片量,写作经验)和知识体系缺失(编剧、导演、拍摄、剪辑、制片的常识),但这并不致命,只是时间问题,来日方长,愿意主动学习即可。
但非科班出身也有其优势,例如对其他行业有深入了解(《纸牌屋》的编剧之一曾是白宫顾问)、有深入的社会经验(《蜗居》编剧六六曾做外贸多年)、没有条条框框(《万万没想到》主创叫兽易小星),只要补足了剧作技巧和创作经验,在其他行业的经历就会助你写出不一样的剧本。
说到天赋,近半年来,我受用最大的一句话是“现在人们努力程度之低,还远未到拼天赋的程度”。我虽深知自己天赋有限,但放眼烂片扎堆的华语市场,平均水平不过尔尔。时无英雄,竖子也有机会成名,何况你我。
此外,文艺圈散漫成性,随便从金融圈拉一个投资顾问、从IT界里抓一个产品经理,打个对折,其拼命程度也完爆大多数文艺工作者。以实击虚,后发制人,并不困难。
再以我自己为例,从互联网转入影视圈9个月,虽颇有成长,但仍处于打基本功阶段,还有太多干货要学、片子要看。
较之“天赋”,“纪律”更能影响我的工作表现,在我完成基础训练之前(目测要个两三年),没有人(包括我自己)有资格评估我的潜力和未来成就。与其成天纠结天赋,不如赶紧看两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