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准培植财源
(一)抓主业,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坚持依法综合抓征管,在增加财政收入总量上实现新突破。深挖潜在税源、开发增量税源、统管存量税源,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突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收好零散税种,促进财政收入规模、增幅和质量同步提升。二是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积极盘活政府资金资源资产。系统谋划土地拍卖工作,调整流拍地块规划,积极做好土地拍卖文章;抓好拆旧复垦、水田垦造的建设力度,积极做好耕地指标网上交易工作;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回收”工作的力度。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切实将有限的资金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工作。四是精准编制年初预算草案,牢牢稳住财政收支基本盘。
(二)重保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坚持财政预算优先保障和新增财力优先倾斜原则,继续保持民生保障支出“只增不减”,兜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二是围绕基本公***服务需求,继续保持民生保障支出“只增不减”,全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旅游等领域支出,补齐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三是不断提高中央、省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精准度,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四是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三)守底线,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一是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压紧压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主体责任,依法依规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压缩开支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政府债务;二是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险,严格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打好“守吴”保卫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强化专项债券监管,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平台”的立体管理模式,强化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专项债券使用效益,严防专项债券偿付风险。
(四)促改革,建设现代财政体制。一是推动预算管理改革落实。统筹各项收入保障财政支出,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拓展公开范围、内容和渠道,推动预算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二是深化数字财政系统应用。深入推进“数字财政”改革和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改革,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将资产、债务、绩效、政府采购等按照一体化管理要求融入预算管理主体流程,助推财政服务提质增速。三是创新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PPP项目的投融资机制建设,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五)强党建,推进法治财政建设。一是持续强化政治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财政新实践。二是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性。三是严肃财经纪律,认真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切实将监督检查重点选择民生、扶贫领域专项资金上,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同时要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领域诚信体系,进一步规范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造价预算评审,有效维护财经纪律。四是加强财政队伍建设。通过强化学习教育培训,造就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高素质财政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