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乡的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基本上沿用清制。
民国八年(1919年),全县设9乡,其中桂城乡辖今乡境区域。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县划分为五个自治区,乡境隶属二区(设三口)。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当时县政府规划将三中,龙密两个联保并为一乡,定名为浮溪乡,乡公所设浮溪口(中心点),旋因村落小不适宜,改设三门,即易名为三龙乡(即今乡境区域)。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三龙乡辖六个保,即龙泉保,又招保,举密保,三中保、湘潭保,丁黛保。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乡公所迁至桃林。改为义正乡,直至1949年。
1949年中华人民***和国建立。全县改设仙源、秧溪、焦村三个区,今乡境属当时太平县第一区(仙源)的三龙乡所辖。
1949年9月撤区存乡镇,同年12月,废保甲,分别改称“村”、“阊”,每个自然村基本上是一个“间999(境内有59个闾,不包括樵山)
1950年2月,撤乡镇建区,太平县设三门等五个区,分辖83个行政村,境内三合、湘潭、新明、葛湖、招桃等11个行政村,均属三门区。
1950年,樵山划归泾县茂林区。1951年下半年开始,先后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同年,全县设湘潭等五个茶站,开始由国家统一收购茶叶。
1952年8月,完成划乡建政工作,又设乡镇,太平县设5个区。其中第五区(三门区)辖黛坞、三合、湘潭、新明、葛湖、桃河(此六乡即今乡境)等11个乡,其中另5个乡为今龙门乡所辖。
1953年7月,全县开展乡试点,三门区的桃河乡、葛湖乡定为试点乡。
1954年3月,开始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县定两村试点,山区定乡境平坑为试点,原行政单位“闾”取消。
1956年3月,全县撤区并乡,太平县设桃河、湘潭等15个乡镇(今乡境辖当时桃河、湘潭两乡区域)。
1956年开始全面走集体化道路。是年3月14日,划泾县的樵山乡和桃源乡的13选区归太平县,从此樵山归属桃河乡。
1957年4月4日,成立桃河乡人民委员会,乡长为张书贵。同年,湘潭乡并入桃河乡,全县开始整顿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原黛坞乡改名为曙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区域为黛坞岭至许家坪。
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公社下设管理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今乡境即当时的三口公社桃河管理区。桃河管理区下设三合、樵山、招桃、新明、葛湖等5个生产大队、54个生产队。曙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为五一管理区。
1961年6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大公社划小,同年12月,全县再次调整为32个人民公社。
1962年10月,原桃河管理区成立为新明人民公社,属三口区。
1963年起,区公所撤销,建立区委会,新明人民公社一直延续到1966年1月,均归三口区委会。
1965年6月,旌德县兴隆公社黄华岭生产队与太平县新明公社浮溪生产队、包家生产队接壤,双方县、社、队,在黄华岭协商,划定新明公社的龙王山等山场区域。
1968年5月起,新明人民公社改为新明公社革命委员会(一直延续至1982年4月)。
1971年,将豪家园、吕家、夹坑三个生产队(原乡境移民搬迁户),从樵山大队划出,单独成立一个曙光大队。
1975年,由三口公社汪家桥大队管辖的周坪生产队,划归新明公社曙光大队领导。
1979年11月2日,陈村水库更名为太平湖。
1983年3月,建立乡党委、政府,原大队改为村,建立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公社随即改称乡。
1983年成立黄山市(县级)新明乡人民政府,下设葛湖、新明、招桃、三合、樵山、曙光等6个行政村57个村民组。
1984年9月,汤口区辖新明等五个乡镇。
1988年3月5日,县级黄山市更名为黄山区,乡境建置未作变动。
1992年3月,实行撤区,并乡,建镇,乡境建置未动。
2013年,乡办龙王山茶林场改制,由乡直单位改设为龙王山村民组,划归葛湖村。 新明乡地处黄山区东北部,太平湖上游,与泾县、旌德两县毗邻。新明乡中心位于北纬30°29′,东经118°25′。全乡总面积141平方公里。
境内动物以南方热带动物所占比重较大,并呈现南北种混杂区系分带状况。野生动物分布依据地形、植被、生态等。据1983年的系统调查资料显示:鱼类43种(分属7科)、两栖类20种、爬行类40余种、鸟类170种(隶属17目40科),脊椎类300种(其中哺乳类动物70余种),动物种类资源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鱼类 太平湖蓄水前境内河(主要是麻川I河)鱼类据《嘉庆太平县志》仅记有鲤、鲫、鲢、鲶、鳗鲡、垂唇、石斑、青、草等鱼种。蓄水后形成太平湖,水产业随之兴起,境内鱼种达44种。
两栖类 境内主要有黑斑蛙(俗名青蛙、田鸡),竹叶蛙、胸蛙(俗名石鸭、石鸡)、蟾蜍、沼蛙、花臭蛙、蝾螈、大鲵(俗称蛙蛙鱼)等,其中大鲵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爬行类 境内常见的有鳖、乌龟、穿山甲、鹰嘴龟、草蜥、蛇蜥、蝮蛇(俗称土斑蛇)、蕲蛇、眼镜蛇、竹叶青、焦尾竹叶青、金环蛇、银环蛇、小白花蛇、乌梢蛇、菜花蛇、中华水蛇、赤练蛇等。
鸟类 境内主要常见的有杜鹃(俗称布谷鸟)、白鹭、啄木鸟、喜鹊、八哥、翠鸟、猫头鹰、斑鹤、草鹗、鹌鹑、黄腰柳莺、暗绿绣眼鸟、白鹳、白鹇、白颈长尾雉、棕噪鹛、乌鸫、红嘴相思鸟、蜂鸟、白头翁等。其中白鹳、白颈长尾雉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鹇、草鹗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哺乳类
已知的有梅花鹿、弥猴、短尾猴、黑麂、大灵猫、云豹、金钱豹、獐、毛冠麂、苏门羚、黑熊、青羊(野山羊)、黄麂、班狗、豹狗、黄鼠狼、松鼠、华南兔(草兔)、獾(猪獾)、貉(狗獾)、麂鹿(四不象)、水獭、貂、草狐、蝙蝠、刺猬、野猪、豪猪、豹猫、果子狸、鼬獾等。历史上还记载有虎(华南虎)。其中梅花鹿、黑麂、云豹、 金钱豹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弥猴、短尾猴、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獐、毛冠麂、苏门羚、黑熊、麇鹿、小獭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据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境有人口7699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4.6人(按乡境141平方公里,人口7697人测算);
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境有人口7834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56人(按当年乡境141平方公里,人口7834人计算);
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境有人口7842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56人(按当年乡境141平方公里,7842人测算);
据2005年底乡人口情况报表数据显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53人,(按乡境当年141平方公里,7454人测算);
截至2010年,新明乡入口5813人,141平方公里测算,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6人。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除中心小学外,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相继创办多所初小、高小、完小计41所。1960年桃河管理区办起了托儿所。中心自小学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创办幼儿班至今。
1969年秋季,招桃小学开办附设初中班。1972年秋季,原招桃小学附设初中班与小学分离,成立单设新明初级中学,并由初中附设小学。
1976年春三合、樵山、葛湖等大队小学开办附设初中班,到1978年中小学分体。
1995年省财政厅支助樵山老区5万元办学校,从2003年秋季开始新明初中逐渐与区三中合并。到2006年秋季,乡境只剩浮溪和密溪、蛟塘、湘潭四个教学点、中心小学和各村小学***11所。 境内居民素有饮茶习惯,名目繁多,历史悠久。家家户户离不开茶,每天清晨即起,第一件事,清洗茶具,烧水泡一壶或一杯茶。
居民所用茶具,旧时以金属.(铜、锡)、陶质、瓷质和木竹所制为多,20世纪50年代后,有玻璃、搪瓷、铝合金、不锈钢、塑料、纸质制品,式样多种,造型各异。一壶或一杯茶。
1958年7月太平县批复桃河乡成立农村医院。当时医院设在民房里,设备简陋,有医生12人。1964年在桃林建医院。2006年迁入原乡政府办公楼。1960年桃河管理区在内招项德全家办起了妇产院,后因粮食过关,撤销。1969年,公社卫生所在新明、葛湖两大队利用民房设立一所新明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