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的美国植物学家

曾获联合国环境项目颁发的“国际环境领导奖章”(1982),日本天皇颁发的“国际生物学奖”(1986)等。雷文博士在植物进化和系统植物学方面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提出了协同进化的概念;提出了物种居群之间的基因流范围不足以维持物种的统一性的学说并得到证实;提出了传粉生物学领域物种之间的能量关系;开拓了板块运动及其对生物地理和植物进化影响的研究等。担任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20多年,使该园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植物研究机构。对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在推动与组织编写出版英文版的《中国植物志》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雷文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植物学家,他与中国植物界的交往已雷文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植物学家,他与中国植物界的交往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据介绍,他是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项目的外方发起者和主持者。早在1979年,雷文就首先提出了Flora of China这一项目。从1988年签署协议,1989年正式启动至今,他一直担任着Flora of China的外方主编,21年来在提出项目、组织编写和经费支持等方面起到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

雷文1936年生于上海,抗战爆发后随父母返回美国。与他长期交往的人,都能感受到他身上对中国的情意。1978年,中美刚刚恢复交往后不久,当时身为美国植物学会主席的雷文,就派出了一个10人代表团访问中国的植物界;一年后,又由美方出资,支持了中国植物界代表团到美国回访,可以说,他主动发起了与中国生物学界的交往。

1988年雷文担任中国科学院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和海外学术顾问主任、植物标本馆名誉馆长,南京中山植物园、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实验室、武汉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名誉主任,并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成都生物研究所名誉教授。

雷文在推动与组织编写、出版英文版《中国植物志》的工作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是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联合主持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在《中国植物志》的基础上,通过中、外植物分类学家的合作,对我国维管束植物的资料进行全面修订,包括305科逾3万种植物,并用英文出版,包括文字和图版***计50卷,2012年前全部出版完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部英文植物志。 Flora of China合作项目于2002年12月被批准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已从国内获得经费900万元用于中方研究人员在国内的编研工作。美方投入经费不少于800万美元,用于中方学者在国外研究的一切费用,以及联合编委会会议费、出版费和外方合作者的费用。

尽管《中国植物志》的英文版是在中文版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修订,然而其意义远远不止于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有关专家介绍说,《中国植物志》的大部分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基本完成,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留下了许多遗憾和不足。Flora of China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除了将80卷《中国植物志》译成英文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全面修订,以使之更加严谨、完美和科学。

在具体实施工程中,我国学者可以赴欧美一些大标本馆查阅模式标本,鉴定国外的大量中国标本,查阅经典文献;集中鉴定中国采集的标本;深入野外考察,对疑难类群的形态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对类群进行分类修订,着重物种的划分和归并、学名的考订和规范等;译成英文;和国外学者***同修改文稿,并最终由中方作者定稿。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达3万余种,占全球的12%~15%,有很多重要的特有类群和活化石,因此外国学者对《中国植物志》一直高度重视。

该著作已成为国外有关图书馆的重要收藏,其国际影响将十分深远。该项目的开展也将为以后进行《中国动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的英文版的编研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该项目的国内参加者有150余人、外方合作者有140人;大部分国内参加人员有去国外短期工作的机会,因此这一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尤其是青年分类学家的学术水平,使他们与国外同行建立学术联系,对稳定和培养我国日益萎缩的植物分类学家队伍有重要意义,并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植物学走向世界。 彼得·雷文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现有物种的半数以上,很可能会永久消失。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包括生境破坏,气候变化,入侵生物,新的害虫和病原体。

不仅是中国如此,全球都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全世界已知的物种大概有30万个。“每个物种有100万年的存亡周期,时间到了会出现更替。但是我们研究发现,现在这个阶段,物种正以每年1000个的速度消亡,而一个物种的消亡会导致相关物种面临灭绝的可能。而在过去的500年间,物种消亡的速度是每年100个,这样看的话,速度相当惊人。”

这些数据并不是凭空猜测。“首先,栖息地生境的破坏,就会导致很多种群走向灭绝。”根据种群—面积曲线模型,雷文预测出,栖息地减少50%,有大约10%到20%的种群灭绝,如果栖息地减少90%,将有50%的种群灭绝。哺乳动物和鸟类,因为可以移动迁徙,灭绝速度相对慢一些,而植物在城市化和人为因素面前,显得更加无助。特别是高山冰川地区,受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等影响,这些地区的物种想要寻找合适的栖身地非常困难。一旦速度跟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就将灭绝。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物种,就面临着这样的危险。

2007年,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给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第四次预测报告。其中,预测中国到2050年,平均气温将升高2.3~3.3摄氏度。雷文昨天也引用了这个数字。

“中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率非常高,但环境可持续性指标却非常低。当中国气温上升3.3摄氏度时,意味着带来干旱、重大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气温上升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带来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雷文认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是北半球最丰富的,也是全球最丰富的集合地,如果中国的物种消失和灭绝,将是全人类的损失。 作为全球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研究的领袖人物,雷文对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使他拥有众多的国际荣誉与头衔:1977年,他就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先后当选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智利、丹麦、格鲁吉亚、匈牙利、印度、意大利、墨西哥、新西兰、俄罗斯、瑞典、乌克兰和英国(皇家学会)等20个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及教宗科学院和发展中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他从1971年起担任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至今。在任职的38年里,他使密苏里植物园成为世界级植物学研究、教育和园艺栽培中心,在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北美洲植物研究机构中独占鳌头。 1987-1995年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内务秘书长。1994年起任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7),20个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曾获联合国环境项目颁发的“国际环境领导奖章”(1982),日本天皇颁发的“国际生物学奖”(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