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瘦香菇”是如何被引爆的
网络语言为网友的个性化发挥提供了空间,一些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受网络大环境的影响,逐渐产生新的含义,形成新的风格。网络语言由大众创造,在可理解的范围内进行词语的变异使用和新词新语的创新。
刷爆朋友圈的“蓝瘦香菇”,本是源于广西一小哥失恋后录制的视频,“蓝瘦,香菇,本来今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这种话?”,“蓝(lan)瘦香菇(gu)”即为“难(nan)受想哭(ku)”,由于l、n不分,g、k全部读成g,于是“难受想哭”在网友的演绎下,就变成了“蓝瘦香菇”。
正所谓乡音难改,用不标准口音来交流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一方面是因为方言中有许多可以准确表达意思的精辟词汇难以用普通话来解释,另一方面地方口音拥有的调位更加有韵味也更能表达出人的情感。由于地域差异,南方发音的个别音节有别于普通话,但并不妨碍我们的日常交流和语义的理解。
网络语言轻松诙谐,给人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不仅易于理解,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借代、仿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营造出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氛围,使表达更具有感染力。
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界的网红,像如此的例子也有诸多例子:
如以“美眉”借代“姑娘”,在语音上利用了“美眉”和“妹妹?”的谐音;而在语义上,屈原《离骚》中就提到“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以眉毛这个古代最能体现女子容貌的特征来指代姑娘,形象色彩丰富,轻松诙谐。
《甄嬛传》的热播让甄嬛体的语言方式风靡一时,“仔细烫着”、“补补身子”、“这东西可是极好的”,剧中略带古风的台词即充满文艺范,又让人能够明确得听懂,语调不急不缓,让大众喜闻乐见,甚至运用到生活中。“想如今我的身量自然是极好的,修长的身形加上标准的细高跟,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再长高些,虽会显得高大威猛,倒也不负恩泽。”,其实简言之就是“我想再长高一点”,将网络语言应用到普通语言中,进行创新和恶搞,简单的口语也变得富有创造力,更加的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