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翻译

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

死绥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

注释

①庆州:州治在今甘肃庆阳。使君:即刺史。党项:唐代西北少数民族,属羌族。《通鉴·大中四年》:“党项为边患,发诸道兵讨之,连年无功。”诗当作于此数年中。

②铁骢马:披着铁甲衣的骢马。骢:青白杂毛的马。

③榆溪:楡溪塞,又名榆林塞,在今内蒙黄河北岸。金仆姑:古代箭名。泛指利箭。

④死绥:即死。古代称退军为绥。兵法有“将军死绥”之说,谓军队败退时将军当死。

⑤殳:古代一种竹木制的兵器,长一丈二,无刃。

赏析

诗中的“金仆姑”指箭,“死绥”指贪生怕死者,“青史”“争点笔”是赞颂死者以英勇战死名垂青史,而“朱门”、“笑捐躯”则是谴责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只顾寻欢作乐,甚至讪笑为国捐躯者的人。诗的最后两句说诗人自己也是性情中人,是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恨只恨没有手执武器上阵杀敌的机会。此处的“殳”(音“书”)就是做兵器的长杖。

文人对武士如此热情讴歌,这在后来的时代里越来越少见。华夏民族似乎就此告别了文武并举的时代。倘若废了文武之后文人真的能顶起武夫的作用,或者即便顶不上,文人内部能精诚团结,一心为公,那也就算了。但事实上,即使朝廷标榜文治,文人自己也止不住地搞文人相轻。

再退一步,倘若文人相轻仅属历史,也就罢了,但不幸的是,直到现在,不论在高等院校还是在政府单位,同事之间相互轻视、彼此拆台的情况仍比比皆是。即使是企业,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比如在销售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唐人那种发自内心的相互赞许也不是经常可以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