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爱、责任和理想

“老许,我给你介绍个对象”成了最热门的段子。许和之间不朽的爱情也成了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年轻人的“终极梦想”。怀着让郭给自己介绍对象的热切心情,我也看了老电影《牧民》。

电影一开始我就很感动,因为我在甘肃绵阳祁连山脚下长大,这是电影里一直承诺的。也许是因为缺乏艺术家对美的洞察,我活了近20年,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家乡有电影里描述的那么美。只是随着我的离开,记忆被乡愁扭曲,不好的地方逐渐模糊,好的地方逐渐放大,我开始像想念父母一样想念生我养我的地方。

回到电影本身,有两件事让我很惊讶。一个是Tik Tok对影片的片面解读,而是影片所涉及的主题的大胆。

在,许与之间单纯的爱情往往被剪辑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很少有作者剪辑许与父亲之间的思想冲突。

诚然,许和的爱情故事是令人羡慕的:奇妙的缘分、戏剧性的相遇、羞涩的最初、恩爱的婚姻、平淡的相聚、坚定的信任、幸福的团圆...所有这些,就像一支蜡烛,照亮了在物质黑洞里挣扎的年轻人。

爱情是上帝给人类最大的礼物,现在却被房子,车子,高价彩礼毁掉了。可以说,这一代年轻人将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代,因为前赴后继的年轻人要么有理想,要么有爱情,而我们什么都没有。

对于这段爱情,我记忆最深的是三集。一个是《新婚之夜》。当老徐看到秀芝睡着了,他用唯一的被子盖在秀芝身上,并选择了做地板。以前觉得自己是个正直的人,但是最近开始像老人一样回忆往事,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正直。我在可能坐不住了,如果我像许一样一个人住30年,我相信我坐不住。看到秀芝因为想家而哭泣,许毅然拿出积攒了十几年的40元钱和20斤粮票,让只见过一面的秀芝回老家。现在,这样的行为恐怕会被别人嘲笑——爱是什么?爱只是一种美德,和善良没什么区别。

第二次是老徐被平反的时候。秀智道:“他是官,我不稀罕;我不介意他让马再活20年。”听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都被秀智的诚信三观所折服——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三观太丑陋了:男人有钱了,嫌弃女人丑,不敢露脸;女人甚至开始嫌弃男人穷,给不了他们想要的生活,但是这个丑女人是陪你度过最艰难时光的人,这个穷男人会给你以后遮风挡雨的地方。金钱对人的腐蚀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我们曾经以为有钱会让我们更有理想,但现实中,有钱让我们的理想像垃圾一样被抛在脑后。

第三,当爸爸的秘书问徐秀芝是否漂亮时,徐亲切地说:“只是个女孩子”。就像秘书说的,多亲切的名字。爱在这个名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亲密、有趣、宠溺...那个女生不想在爱人面前被叫女生吗?

当然,如果仅仅局限于爱情,那么这部电影真的会变得像Tik Tok一样庸俗。

其中,许与父亲的对话,对中西文化冲突的探讨,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更是发人深省。

第一,自由出格。苏联解体后,由洛克发展并经哈耶克和杜威丰富的自由主义几乎成为至高无上的真理,而自由主义所延伸的竞争则被视为通向文明的标准。然而,最近的疫情已经开始将自由主义拉下神坛。自由主义的所谓民主思想变成了“自私的民主”——你可以牺牲你的自由来换取我的自由。显然,这与洛克所倡导的自由相去甚远,或者可以猜测,自由本身是没有边界的,侵犯是自由的必然属性。

第二是钱的价格。许的父亲很有钱。许可以和父亲一起离开,去美国享受荣华富贵,但许却选择了留下来,没有去。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个决定,因为徐的父亲说可以带秀智和孩子一起走。如果有人在你快死的时候问你,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许给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和人民一起前进,做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秀智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只有自己的钱花起来才舒服。

身边的很多事情提醒我,金钱对意志的腐蚀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而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失控,我们甚至视而不见:亲人被金钱稀释,爱情被金钱割裂,理想被金钱诱惑,信仰被金钱腐蚀...如果不制止,我们,包括我们的后代,都将成为金钱的奴隶。

劳动是光荣的,为人民劳动更光荣。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钱,我希望我可以自信地说:“我没有钱,但是我有爱,有责任,有理想。我是真正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