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电影《寻枪》的影评。

析《寻枪》主观视点镜头与跳轴拍摄

——以其中的一个片段为例

《寻枪》是陆川编剧和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主要演员有姜文和宁静。上映时间是2002年。影片主要内容为:马山是西南山区小镇上的一名普通警察。一天早晨醒来,马山发现手枪不翼而飞。看着空空的枪套,马山的精神几乎崩溃,他的枪里装有三颗子弹,丢枪就很有可能发生命案!马山仔细回想着前一天晚上的情景,他妹妹结婚,他喝醉了,被人送回家。一时间,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成了他的怀疑对象,马山如同一个焦虑的幽灵,走遍小镇的每个角落,用机警的目光审视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此片的获奖纪录为:剧本获台湾2001年度优良剧本大奖。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获第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内地最佳处女作奖、内地最佳影片奖;受邀参展第55届戛纳电影节。

接下来我将选取影片的38分19秒至43分55秒这个片段,主要就其中的主观视点和越轴拍摄进行分析。

主观视点是模仿电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观看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主观视点的运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剧中人的活动场景,感同身受的获取电影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而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从而完成对剧中人物心理的刻画及推动剧情的发展,更好的阐述影片的主题。

选取的这一片段,除却马山在岩洞里骗他妹夫一起吓周小刚那段客观镜头,几乎都是由马山的主观镜头组成。马山在夜晚开着摩托追踪一辆车,寻找枪丢失的踪迹和线索。此时是由马山开摩托的一个客观镜头(中景)转换作马山的主观视角镜头:(马山)看见路及路边的景物(树、牛、墙屋)都在飘移,晃动不定、朦胧不清,似乎在跟马山玩捉迷藏。马山警觉的眼神和路边飘忽不定的景物,以及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小车……这个镜头出神地传达出马山由于失枪开始“怀疑”身边一切事物的主观情绪,“怀疑”视角此时形象地再现了只能存在于人脑的抽象意识,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马山在寻“枪”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影片中“丢枪”对马山而言所指代的意义很多。第一,“丢枪”意味着将会发生命案,如有命案,马山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枪里面有三颗子弹就是三条人命啊;如果遇到职业杀手,一枪两个就是六条人命,六条人命啊!”在国家权力眼里,丢枪的可能危害不可估量!这就给了马三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二,本来局里得了先进,每个同事都领到了奖金,但由于马山的“丢枪”,公安局里同事的奖金将全部没收。这样一来,马山就成了局里的“害群之马”。相信只要是正常人,没一个人愿意成为一个“害群之马”。马山想要摆脱这个罪名就必须尽快把枪给找回来。这成为他的第二个“心理压力”。第三,“枪”对马山来说是警察身份的象征,也是社会体制和法律秩序在一个山区小镇存在的重要证明。“寻枪”的过程就是一个边远小镇修复社会威权、马山对国家权利潜意识维护的过程。这三方面给马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枪,他的心理此时是迷茫,飘忽不定,对一切都产生怀疑而他心理的这一切都被这样一个形象的主观视点镜头展示了出来。

另一段镜头是马山开着摩托,一会向走开一会向右开的越轴拍摄。然后出现马山的主观视点,视角模糊、景别不清,在行驶的路上也只给出前照灯打出的一圈微弱的光亮。通过镜头对准路面向前推进,妻与子向他挥手告别。妹与妹夫和他默然凝视。

越轴拍摄将主人公的那种漫无目的、无助、迷茫、飘渺的心境阐述得淋漓尽致。在《寻枪》中马山跟踪周小刚的车没有找到周小刚偷枪的证据。他顿时间感到唯一的线索都失去,非常无助而迷茫的开着摩托车行驶在路灯弥漫的马路上。一路上妻与子向他挥手告别说明马山离家已渐行渐远,马山成了一个不合格的丈夫与父亲。他的警察工作与其生活有着很深的矛盾。马山的妻子对马三说“我心里晓得你对我早就没得爱情了!”。工作忙,便忽略了家庭。妻子对他“不管孩子”及不关心自己的抱怨,马山寻枪过程中与孩子、妻子的冲突,都展开了这个矛盾。他对儿子教育的事情很少过问;偶尔过问,教育方法也很简单,与一个人民警察应当具有的素质不相匹配,因此才有妻子的抱怨,才有儿子教训老子的话:“我提醒你一句,利用这个时间把这本书好好学一下,对你将来有帮助……出来以后不准打我,永远不准!听到了没?”等等。这些都说明马山丧失了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应尽的责任。而后边妹与妹夫默然凝视的眼神也反映亲属和他渐渐疏远。这里其实是一个马山迷失的过程。他开始怀疑一切,妻子、儿子、妹、妹夫、战友……。而这个片段中的越轴拍摄与马三主观视点结合的镜头就恰恰阐述了马三心理上无助、迷茫与他处境的迷失。

《寻枪》这部影片运用了大量摇曳不定,景别似近而远的主人公马山的主观视点镜头。自“丢枪”之后,马山的心理世界就变得疑神疑鬼、似是而非。加之片中马三骑摩托车漫无目的地游荡在马路上的跳轴镜头很好的展现了马山“丢枪”之后的心理变换过程及马山尴尬的处境。也将影片折射出的现代人人与人之间互相隔膜、孤立存在的主题非常巧妙形象地展现在了电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