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爱人》|我可能读了一本假书
1,
印象里《消失的爱人》是一部很火的电影,所以当我在图书馆看到《消失的爱人》这本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借了
不过总觉得不太对劲,我借的这本书封面写着“FBI心理分析员系列”,好像不是这样的吧。
带着咯噔的心情去读,最后也流畅地读完了。于是,在网上查这本书,我靠,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我读的只是同名的书。
一开始,我输入“消失的爱人书”搜索,看到内容简介,“婚姻会不会杀人?又是谁谋杀了婚姻?敷衍经营的婚姻值得存在吗?懒散消极的爱人要不要得到教训?有人说爱你,其实是在控制你。当心,婚姻慢慢杀死你。尼克和艾米是别人眼中的完美恩爱夫妻。”
我一脸懵逼,我书上的简介是这样的,“FBI心理分析员皮尔斯·昆西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噩梦:雨夜,一辆车被遗弃在俄勒冈州的高速公路上,发动机仍在运转,但车主,他本已日渐疏远的妻子蕾妮却神秘失踪,下落不明。”
呆了几秒,才意识到可能重名了,不过当时往下拉也没找到我读的这本书的百度百科。郁闷了一段时间,我才意识到可以输入“消失的爱人心理分析员”,这样一搜索就找到了,我真是天才,哈哈。
后来又去豆瓣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具体情况。
我读的这本书是丽莎.嘉娜写的,当今美国最为炙手可热的悬疑小说家之一。而拍成电影的《消失的爱人》是美国女作家吉莉安·弗琳第三部小说,出版于2012年,连续八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出版一年销量就突破200万册。
前者英文书名叫Gone,后者的英文书名叫Gone girl。我靠,肯定是那个翻译的人借吉莉安·弗琳的畅销书名。
有人吐槽,“应该叫消失,哪来的爱人?”说得很有道理。
我读的这本书豆瓣上只有146人评价,评分6.7分;而那本有7975人评价,评分8.1分。差距哎,有么有?
更关键的是,这本书的评价大都是吐槽书名骗了自己的。
“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书,以为很火的那部是消失的爱人,读了一半多都觉得不对劲查了一下,握草,看错了,一本很拖沓的书,翻译很狡猾的借用了消失的爱人人气,哎,bullshit”
“这本书也太不要脸了,名字叫<Gone>,就给翻译成《消失的爱人》,封面还有诱导读者买错的嫌疑,其实内容根本和书名没关系。”
我找到一帮道友,都是读错书的。这样想想,我的郁闷就消散了。
2,
吐槽了一下这本书,再正经聊聊这本书。虽然不及那本畅销书,但也不至于毫无价值,毕竟作者可是炙手可热的悬疑小说家之一哦。
内容大致如下:
FBI心理分析员皮尔斯?昆西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噩梦:雨夜,一辆车被遗弃在俄勒冈州的高速公路上,发动机仍在运转,但车主,他本已日渐疏远的妻子蕾妮却神秘失踪,下落不明。
不久,绑匪联系昆西,开出了条件:他需要钱,需要权力,需要名声。如果得不到他所要求的一切,蕾妮将永远在这个世界消失。
其中昆西和蕾妮有矛盾,但他们是互相爱着对方的。可能是职业问题吧,他们两个人都经历太多的残酷案件,有涉及女性和儿童的犯罪。蕾妮接触了大量儿童遭受严重暴力的案子,一桩桩血淋淋的悲剧让她敏感的内心受到重创,这种情况下她会出现一些细微反应,比如半夜突然惊醒,比如情绪的波动。她丈夫没注意到,所以她求助于酒精和药物,也没有求助于她的丈夫。
书中还有一位问题少年。单亲妈妈车祸去世,他以为是自己害的,其实跟他没关系。他到一个收养家庭就放火烧了房间。
这个我挺无语的,蛮同情他的。
后来他和蕾妮之间产生了交集,由浅层的互动关系发展到了生死与***,最后结局应该也是美好的吧。
3,
整本书打着爱的口号,“有时,也许无论你多爱你的爱人,那爱都是不够的。”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觉得昆西和蕾妮的爱有多让我印象深刻。
也许书中想表达出这样一个想法:昆西的现任妻子--蕾妮,曾经的执法人员在遭到绑架后,在距离死亡一步之遥的地方,与他***同领悟到,彼此的爱原来可以付出得更多,并且正因为这份爱让他们有了坚持的理由和动力。
在《gone》的结尾,蕾妮对昆西说:"我想和你好好过下去"。
“我也是。”
“可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告诉我你还爱我。”
“哦,昆西,我还爱你。”
“告诉我你不会再喝酒了。”
“我会参加戒酒协会。我会尽一切努力。我不会再喝酒了。”
“祝贺你,蕾妮。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以后的路还很长。”
“我知道,亲爱的,所以我要一直拉着你的手,永远不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