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并不优秀的宰相裴寂为何能稳坐宰相之位十二年?
唐朝贞观三年的时候,当时的长安,发生了一件特别奇葩的案子。
这个案子的主角,名叫法雅,是一个和尚。
法雅虽是和尚,但却不愿做一个寺庙里的和尚,反倒是愿意和权贵们打交道。李渊在位的时候,法雅是有名的得道高僧,颇受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的赏识。所以,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去给李渊讲经说法。
不过,后来玄武门事变发生,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李世民虽然也对佛教没什么恶感,但是对法雅等几个之前出入宫禁的和尚印象很不好。于是,一纸诏书下去,就免了这些和尚们自由出入宫禁的权力。
如此一来,这些在武德年间颇受尊重的和尚,到了贞观年间以后,忽然连皇宫都进不去了,自然会心里很不舒服,难免就会心里有些怨怼之情。这其中,便以这个法雅和尚为最,经常在公开场合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件事,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下令将这个和尚给处理了。
要说这件事本身,倒也没什么值得多说的。作为皇帝,要处理一个和尚,也实在不是什么大事。但问题是,在这件案子之后,牵连出来的人,就来头甚大了。
法雅案发生以后,李世民让他的心腹大臣杜如晦处理此案。等到结案之后,李世民却以让身为宰相的裴寂,直接卷铺盖滚蛋了。不但免去了他的官爵,还削了他的一半封邑,将其赶回了家乡,后来又流放到了静州!
至于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当年裴寂曾经听说过法雅的这些话,而没有主动报告他。
因为一个僧人的胡言乱语,流放一个宰相,这种事情,也算是古今奇闻了。而且,这个裴寂还不是一般的宰相,他不但是唐朝的
不过,如果我们联系一下这位唐朝初代宰相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会明白,这桩看似可笑的案件背后,其实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1.结识李渊
说起裴寂这个人,经历也算是十分传奇了。
裴寂,字玄真,家乡在今天的今天的山西省临猗县。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这个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家族。从秦汉一直到五代十国,上千年的时间里,这个家族不但一直存在,而且出过大量直接影响历史的人物。
据考证,裴家的历史上,一***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
如此显赫的家族,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都是不多见的。
除了家世显赫之外,裴寂的父亲裴瑜,官也是做得很大,曾做到过渤海太守的高位。有这样一个老爹和这样的家世,裴寂想要入朝为官,自然就容易了很多。所以,裴寂十四岁的时候,就补任蒲州主簿,正式步入仕途。
值得一说的是,裴寂出生于公元570年,这个时候,还是北周时期。而裴寂十四岁入仕的时候,则是已经到了隋朝。
入仕之后,裴寂的官也做的越来越大,历任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等职位。在这其中,晋阳宫副监这个职位,不但是裴寂结识李渊的开始,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演义小说当中,裴寂是以一个太监形象出现的原因。但是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晋阳宫副监是一个正常官名,不是什么太监。
如果真是太监的话,那问题就大条了。因为当时的正监,就是李渊。如果裴寂是太监的话,那李渊恐怕也得做太监了。
照理来说,正常情况下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往往都会有点小小的矛盾存在。但是,对于李渊和裴寂而言,这个问题好像压根就不存在。非但如此,两个人的关系还极好。再加上当时的晋阳县令刘文静,三个好基友可以打斗地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