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好奇,历史上的豫园灯会是怎样的?能有大神帮忙讲讲嘛?

说起豫园灯会,人们只知道这个灯会举办了20年光阴,但其实这个灯会历史远远不止20年,早在明清时期,上海城隍庙就已经有了灯会,但后来这一传统逐渐失传。

1995年,豫园商城重新点燃灯会,规模也逐年扩大。

2010年,豫园灯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抚今忆昔,豫园灯会历史悠久,道光二十九年来到上海的清末思想家王韬在《瀛壖杂记》中就对豫园灯会有记载。

等会分布在豫园商城,长城源于150多年前清朝同治年间的老城隍庙市场。

1994年豫园商城通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建筑群落,成为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大夜景之一。

它与四邻的豫园、老城隍庙、沉香阁等名胜贵和人文景观完美地融为一体,丰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鲜明的经营特色是豫园商业旅游区成为全上海最具中国魅力的地方而享誉海内外。

“到老城厢看灯去!”这是几百年来,老城厢民众在春节期间的生活习俗,早在明清两朝,上海的元宵灯彩品种就已到达到百十种之多,其中有元宝灯、蝙蝠灯、荷花灯、金蝉等、鲤鱼灯、蚌壳灯、滚灯等等,最著名的要数伞灯,根据清代毛祥林所著的《余墨录》记载,“灯作伞型,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

上镂人物花鸟,细弱蚕丝。

一等之制,经岁始成,虽贵白金不惜。

还有一种叫龙灯的也非常夺人眼球,“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绢,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柄,旋舞街巷。

前导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

每年灯会期间,恰好是农历新春,正月初一或正月十五,城隍庙香火鼎盛,灯会和庙会两碰头,庙市上商业销售千姿百态,为灯会增光添彩。

据考证,清同治年后,节会形庙市加快向固定市场转变,“商贾沿荒废园径开店设铺,形成商业街坊十余条,设肆鬻物者百余家。

城隍庙市场的雏形,一直是店面、摊棚、地摊和流动小贩的组合,有商业、服务业、也有手工业和民间工艺,灯会期间,各路商家们无不利用客流峰值,左足生意。

一些茶楼、饭店、点心店开门迎客,提供的商品,不仅有满足口腹之欲的电信韭菜,还有向江南丝竹、大书这样纯粹逗市民开怀一笑或寓教于乐的娱乐节目。

豫园灯会受到了广大上海市民,中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和交口称赞,并且在上海周边省市乃至海外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如今,它已成为上海群众大型文化活动品牌。

扩展资料:

2010年,“豫园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于2010年8月正式被国家文化部授牌。

2013年,“豫园灯会”在春节长假7天和元宵前后3天的赏灯客流分别突破300万人次和150万人次,一度成为华东地区新春佳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2015年1月10日,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公告称,将停止举办2015年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

百度百科-豫园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