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如下: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步骤可用五个字加以概括,即“认、放、看、读、记”。
1、认:
就是认识刻度尺,首先,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其次,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零刻线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任洗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
2、放:
即尺的位置应放正,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二是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三是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
3、看:
即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读:
即读数,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
5、记:
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刻度尺是以长度单位为标准作刻度记号,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为1mm,一般规格的学生量程为10cm、15cm、20cm。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
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对偶然误差的减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