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他拉苏木的风景名胜

宝古图沙漠,宝古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宝古图沙漠位于奈曼旗北部,是老哈河南岸沙漠核心区域之一,处于中国最大沙地-科尔沙地的腹部。老哈河南岸沙漠北靠老哈河,南临叫来河冲击平原,呈带状分布,东西长60公里,宽20公里,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瀚海,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沙漠。这片连绵起伏、广袤无垠的浩瀚沙海上,只是在边缘区域生长少量黄柳、沙蒿、锦鸡儿等沙生植物,内部区域保存了沙漠的原始面貌,地貌奇特、沙垄蜿蜒、起伏陡峭,绵绵百里,少有绿色,最高沙丘坡长可达百米,仰角可达60度。

宝古图沙漠,不仅是越野e族的天堂,沙漠探险者的乐土,摄影爱好者的基地,天然体验者的行宫,更是文化探索者的宝库。古老的沙漠,隐藏着几千年的文化踪迹。距今7000年的赵宝沟文化、5000的红山文化、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3000年的夏家店上层文化,诸多遗址在茫茫沙海里沉睡,记述着岁月长河沧海桑田。

1000多年前,契丹在这里龙兴。大漠深处有辽代狩猎场、冶铁场,有辽金争锋古战场。漠北有大辽开国之都——龙化州城遗址,大辽萧卓萧太后私城——永州城遗址。大漠的核心,便是辽代九位皇帝延续200余年的冬捺钵之地——广平淀,亦称柳林淀、藕丝淀。辽帝在这里坐冬、议政、讲武,接受北宋、高丽、女真、日本等使臣纳贡、祝寿、贺正旦。仅北宋就有苏颂、刘跂、韩琦、苏辙、彭汝砺、包拯等二十多位宰相使辽至此,留下了《使辽诗》、《广平宴会》、《离广平》、《使辽作十四首》、《虏帐》、《大小沙陀》等数十首壮美诗篇。

金元时期,这里是京城通往东北的咽喉要道。1164年,金朝著名诗人周昂由燕京到隆州赴任,途经此地,记录了当时景象:“屋边向外何所有?唯见白沙垒垒堆山丘,车行沙中如倒曳,风惊流沙失前辙,三步停鞭五步歇,鸡声人语无四邻,晚风萧萧愁杀人”。说明那时这片大漠已开始形成。

清代,这里是皇帝东巡的驿站。康熙三十七年,由皇太后及皇长子允褆等七位皇子,数百位王公大臣,一百二十辆大车,两万余人组成的巡幸队伍浩浩荡荡进入老哈河南岸沙带,沿北宋使辽至广平淀之路而行。康熙曾在沙带西段种下一株小叶朴,并在叫做“王爷蹲”的一簇古榆下休息。而今,古榆虽死,那株小叶朴犹在,已成沧桑古树。当晚,康熙驻跸朱尔哈代乌达,即辽广平淀,今五十家子村南。乾隆八年,由乾隆帝、皇太后钮祜禄氏、皇后富察氏及随员等***一万二千多人的东巡队伍抵老哈河南岸沙带,北望老哈河,乾隆帝吟出“哈水荡荡,泸地泱泱,亲御六师,我武威扬。震雷霆威,詟日月光,翦厥凶魂,安定遐荒”的壮美诗篇。乾隆曾驻跸朱尔哈代,曾饮福盛泉水,曾用膳库库车勒,而后北渡老哈河而去。

解放战争时期,陶铸率队在宝古图沙漠与国民党开展游击战。上世纪起,邵华曾在这里摄影采风,诸多著名作家在这里植树,无数国际友人在这里探险,国内越野e族更是常年在这里体验。这里曾成功举办过一届国际沙漠旅游节,年接待游玩、赛事、徒步等各类游客15万人。前不久,谢贤、谢霆锋父子在这里沙湖贺诞,林丹、海清前来助厨《十二道锋味》。

生态建设是奈曼旗的生命线,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是奈曼人不懈的追求,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奈曼旗成为科尔沁沙地生态率先逆转的核心区,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生态治理示范基地。留下宝古图沙漠这片纯纯的沙漠,一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二是为了提醒奈曼人,无论发展到哪一天,生态建设是我们的首要准则。这片沙漠是奈曼人与沙***舞,练就坚韧性格的见证。

神奇的沙漠,四季美景让人留恋。春来,阵阵清风将沙面吹成道道沙垄,好似凝固的大海,沙坡顶沿随风抛落的沙粒,又似流淌的瀑布;夏至,炎炎烈日,沙面蒸腾淡淡的水汽,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登高远眺,如梦如幻;深秋,灿灿金沙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随风滚过的沙蓬,天空远飞的鸿雁,使大漠显得更加神奇;入冬,银装素裹,似冰川雪峰,好不壮观。大漠日出、骄阳撒银、沙海落日、月夜奇观、风堆沙垄,雨后彩虹,一日千景,变幻莫测。壮美的宝古图沙漠,永远是大自然爱好者的神圣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