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发生7.1级地震吗?

2018年8月29日中午11时51分,位于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震后发布消息称,斐济、新喀里多尼亚以及瓦努阿图等地可能出现1米高的海啸。

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26.7公里。

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以西约250公里处的洛亚蒂群岛出现小海浪。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称,斐济、新喀里多尼亚以及瓦努阿图等地的海岸可能出现30厘米至1米的浪高,其他数十个小岛也可能出现较小的海浪。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