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光反应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指含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

1、 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

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

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三、 叶绿体色素

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四、 叶绿体的酶

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五、 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六、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七、 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

CO2+H2O→(CH2O)+O2(反应条件:光能和叶绿体)

6H2O+6CO2+阳光→C6H12O6(葡萄糖)+6O2(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

(化学反应式12H2O+6CO2→C6H12O6(葡萄糖)+6O2+6H2O箭头上标的条件是:酶和光照,下面是叶绿体)

H2O→2H++2e-+1/2O2(水的光解)

NADP++2e-+H+→NADPH(递氢)

ADP+Pi+能量→ATP(递能)

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2C3化合物+4NADPH→C5糖(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C3(一部分)→C5化合物(C3再生C5)

C3(一部分)→储能物质(如葡萄糖、蔗糖、淀粉,有的还生成脂肪)

ATP→ADP+Pi+能量(耗能)

C3:某些3碳化合物

C5:某些5碳化合物

能量转化过程: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注:因为反应中心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后,叶绿素a激发出了一个电子,而旁边的酵素使水裂解成氢离子和氧原子,多余的电子去补叶绿素a分子上缺的。产生ATP与NADPH分子,这个过程称为电子传递链。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1]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2]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