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剧的主要特点

许多医疗剧喜欢以实习医生为主人公,除了因为他们初出茅庐,可以时不时发表一些诸如“啊这是什么?”“哇主任好厉害哟!”之类的话来推进情节发展,更是出于励志的考虑。假如各个医生都和豪斯一样天衣无缝、高高在上,对观众而言就只有受教的份,少了许多“陪伴角色成长”的代入感。新近问世的TVB剧《On call 36小时》和日剧《37岁成为医生的我:实习医生的纯情故事》都由实习医生担纲主角,只怕不是偶然。

人神***性、生死矛盾、是非较量、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医疗剧若不在人性人情上大做文章,简直对不起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2006年台湾拍摄同名剧集,亦改编自原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侯文咏的小说。该剧以台大医院为背景,聚焦医疗业黑幕,在医院不断爆发的内部权力斗争中反映人性弱点。由于剧作者本身具有十多年专业背景,电视剧拍摄手法写实,播出后反响巨大。

除了特殊环境造成的人性弱点,还有不少影视剧试图探讨医生不为人知的隐秘心事。在2010年艾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死亡医生》里,医生杰克在古稀之年因协助130多名病人自杀获判入狱8年,引出“安乐死”这个至今仍未达成统一说法的医疗伦理难题。这部电影原名直译为“你不懂杰克”,而“医生通过杀人去救人”这样的选择,其所包含的美好人性,同样有待情与法的较量,有待时间去证明。

相形之下已经成为普世价值的“人情味”,显然更易被广大观众接受,在中国影视剧中,尤其不乏对英雄人物的描摹。即使是素来潇洒跳脱的美剧,在医疗题材中也得回归一次传统价值观:以人为本。《格蕾》第二季第十八集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脸上长满成骨肉瘤,俗称“狮面人”,手术风险很大,但他选择了做手术。整容专家Mark为他做了手术,但不幸失败。病人死后,Mark却仍旧为他做完整容,为他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