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阿哥的老婆叫什么
清朝皇室成员的称呼 (转载自cream66的百度空间) 皇室是皇帝的家族,是宗室的一部分。清朝是满洲贵族的政权,皇室成员称呼有些与历代相同,例如帝王之妻称皇后或后,帝王母亲称皇太后等。但由于使用满语和其他原因,有些称呼用词与历代有些不同,罗列如下: 皇阿玛:皇父 皇贵太妃:对皇帝之祖遗留下的妃嫔的称呼。 皇太妃:对皇帝之父遗留下的妃嫔的称呼。 阿哥:对皇子的称呼。 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帝的女儿。 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为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格格: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儿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女儿称多罗格格,贝子女儿称固伦格格,入八分镇国公与辅国公的女儿就称格格。 福晋:对亲王、郡王和世子正妻的称呼。 固伦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 和硕额驸:和硕公主的丈夫。 皇子 皇子出生,无论嫡庶,一下地就给乳媪。一个皇子有40个乳媪,其中保姆、乳母各8人;其他叫针线上人、浆洗上人与锅灶上人。断奶后交给谙达,凡饮食、言语、行动、骑射都由他教。十二岁开始学满语,十四岁时学骑射,十六到十八岁结婚。 根据康熙帝的规定,下代皇室男性辈分以胤、弘、永、绵、奕、载、溥为序。 皇子到了六岁送到上书房读书,皇子不能跨越门槛,由内侍举而置之门内。 父皇在世,住东宫,住处叫阿哥所。父皇死了,就与生母分府尔居。母亲是皇后则不分开 清朝十二帝,皇子***113名。太祖有子16,1人为帝,和硕亲王3人,多罗郡王1人,封公爵3人,封将军2人,无爵或生前有爵被削6人。太宗有子11人,1人为帝,3人封亲王,4人封公爵,3人早殇。顺治有子8人,1人为帝,3人封亲王,4人早殇。康熙有子35,《清史稿-皇子世系》载的“圣祖系”只提供24子的情况。这24子,1人为帝,封亲王11人,封郡王5人,封贝勒3人,封贝子1人,另有4人早殇。雍正有10子,1人为帝,5子早殇,削去宗籍一人,封和硕亲王1人,封和硕怀亲王1人,袭亲王爵后降贝子1人。乾隆有子17,帝1人,早殇7人(两人被追封)追封2人,封亲王3人,初封贝勒后升级2人,封郡王1人,过继他人而袭郡王1人。嘉庆5子,帝1人,封亲王1人,封郡王2人,早殇1人。道光9子,帝1人,封亲王1人,郡王3人,早殇2人,过继他人而袭郡王1人,封贝勒1人,咸丰2子,长子为帝,次子早殇。同治、光绪、溥仪均无子。 清朝后妃制度 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皇太级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帷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15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一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两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后妃设皇后一名,居中宫,皇贵妃一名,皇妃两名,妃两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承乾、钟粹、延禧、永和、景阳,西宫有永寿、翊坤、启祥、长春、成福。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第一部是选秀女,每三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清12帝***有后妃170名,除3名未标族名外,其余136名满族,女真族12名,蒙古族21名,汉族8名,维吾尔族1名。 资料出处: .yahoo.com/question/1407052100520.html Q1) 什么等级的妃子公主才有资格称本宫? Ans:后宫的女人一上来就“哀家”如何如何。其实严格说来,“本宫”这种用法也不对,一般后妃也好公主也好都是直接自称“我”或者“予”之类的。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点:请去除清宫戏荼毒,关于清朝的那些称呼,不仅错漏百出,而且也根本不能适应于其它的朝代,例如“格格”,“奴才”,“皇阿X”之类。 其次,大家也需要屏除一些戏剧的观点,例如皇后的自称“哀家”之类,这些称呼,正史无载,那么,具体的称呼是怎样呢? 我就唐朝的称呼,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具体的论证附后: 唐: 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注意,并不是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 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普通人: 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各位可以 大胆使用。 “相公”一词,严禁随便使用!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 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称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 Extracted from : .yahoo.com/question/qid=1306050100037&source=ysearch_ks_question_xg Q3) 皇太后为什么又叫老佛爷呢? 有些历史小说将慈禧太后也称作“太后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号不是慈禧专用的,清代历届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 历史上的帝王除了有“庙号”、“谫号”、“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 至于清代帝王“特称”为什么叫“老佛爷”?这是因为女真族首领最早特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珠”的转音,是“佛爷”“吉祥”之间。因此,女首领历代相传,特称谓“满柱”。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居高位的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所以清代建国以后,将满语“满柱”汉译为“佛爷”,成为清朝历代皇帝的“特称”。慈禧让别人也称她为“老佛爷”是有其特殊目的,她企图把自己比作和皇帝一样。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