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亚文的相关声明
不为陈情表 只为正三观-秦亚文
大家好,我是秦亚文。与众多汉文化实践推广者一样的普通汉家女。围观近日以来的新闻,传播之快,很是意外。不知该喜该悲。喜者,我汉服终有出头之势;悲者,三人尚成虎,而传媒之下的断章取义,对汉服来说更大的是一致命伤。此番叙述,是陈情,更是想纠正部分媒体以嘘头乱定标题误导不明群众对汉服的认识。
起先应是由苏州名城发的一组照片被“幸福苏州”微博转载引起。本是中秋临近,名城想举办中秋祭月,便找到我这个曾有个别经验的人帮忙指导,闻此,无任何条件欣然答应。期间曾有一次见面交谈,工作人员姐姐拍下一张照片留念,便是后来被转发的那组照片中第一张,而其他三张皆是出自于我QQ空间相册。不同时期,有生活照,有游乐性质的非生活照。出于微博内容并无恶意,便未追究。
也正是此组照片,一日自称是苏大毕业曾校园中见过我的学姐联系到我,想写一篇关于汉服的文章,便是此次扬子晚报记者。同样答应。用了半小时时间交谈,由于学姐说之前有查阅了解过汉服方面的资料,聊天起来便轻松很多。问到关于何时喜欢上汉服时,我只能老实回答,从小。只是那时不懂“汉服”二字的含义,只知道从小便对这样的服饰情有独钟!相信很多人也都做过“披床单”的事,便对这样的情愫不难理解。而接触这件衣服的唯一渠道,只能是通过甚至形制鲜有完全规范的古装剧,起码在九几年的当时来说。后来才渐有汉服二字的概念:“汉族的民族服饰”。那为什么其他民族可以有自己的服饰,汉族就不可以有呢?为什么少数人口的民族着自己服饰会引来顾盼流连赞美一片,汉族作为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却是异样目光?为什么由汉服演变过去的韩服和服等皆是韩国日本对传统的尊重,而中国便是封建迂腐的代表呢?穿越、炒作、日本人等字眼屡见不鲜,而说出这些言语的正是自己的汉族同胞们!着实寒心......直到大一也就是四年前遇到苏州的乐昀姑娘,才发现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甚至全国各地都有为汉服及汉文化推广做贡献的同袍们。小小年纪的乐昀姑娘对汉服的了解程度是我远不及也是我钦佩不已的。于是,二人一拍即合,想做些事情,即便微尽其微,才有了后来组织的一场场传统节日活动......
只是不知为何会演变成后来标题中的“痴迷古装剧中华美衣裳,苏大女生三年着汉服上课”?!之后转载的各大媒体更是断章取义,以此作大标题为嘘头。文章发表前,由于之前吃过媒体“古装”“穿越”的亏,便找到扬子晚报的学姐,要求发表前可以给我看一下。而所选图片也要求尽量生活照,避免大众对汉服形式化的误解。名字要求不用真名而用字号以免惹是非。事实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第一眼看到文章时,是朋友留言让我去媒体网站看的。名字连真名带字号一并奉上。图片倒还好,不过需要我个人来说明:及笄礼那张会被多数人以为是COS美人心计,甚至联系写生时戴的帏帽,有人专程拿了美人心计林心如帏帽及家人子照片做对比,得出结论:乃入戏太深!我确实可以说,美人心计里的服饰不算规范汉服,我确实可以说,我这件衣服虽有仿美人心计服饰配色嫌疑,但真心是按照汉服形制来的,不说形制完全规范,此商家还算是被汉服同袍认可的。至于写生时的帏帽,便有“武侠”嫌疑了。且不说据我浅薄知识的了解,帏帽,苏公笠皆是自古有之,单纯说此帽子,它真的只是用来遮阳的!外出写生正是春夏交接,身边同学尚且皆戴帽子,而我用更实用的幕帘有何不可?
现在汉服虽然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兴起,除衣服本身华美之外,更承载着华夏二字的重量。但汉服说到底,不过是一件衣服,衣食住行,无一不是为生活方便而来,很多人对汉服的了解停留在宽袍大袖上,事实是,汉服以形制多样为特色,长袍、裋褐、宽衣、窄袖皆有。华夏千年文化,风流骚客也好,农间劳者也好都有适合自己的服饰,在没有科技代替双手完成工作的时代,古人诚不会着不便生活的服饰憋屈自己数千年的。
人微言薄,感谢大家抽出时间看完这篇放到人群中马上看不见的无名小辈陈述。服章为表象,文化是归根。看似传承了我们千载文化的日本韩国,不过是形式,但我们却是血液里流淌的骨子里传承的文明。但不得不佩服日本韩国对文化的重视。莫要让鬼子小瞧了我们。钓鱼岛是中国的,茶叶是中国的,插花是中国的,汉服是中国的,文化更是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