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明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子女的大部分天赋都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当然,后天的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成长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初,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和家人能时刻相聚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像叶挺将军这样的军旅家庭,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解放事业,无暇顾及他的妻子和子女; 而今将军的后辈们个个成就斐然,有中将、学者和商业精英,他们都是将门之后的骄傲。

从陆军学校毕业后,叶挺从学生成为国民军官,那时的他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听着中山先生的事迹,幻想着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然而现实告诉他,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许多无法明言的规则和党派分歧充斥在军中。不过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选择。

莫斯科的进修学习对叶挺的影响是深远的,学成回国后,他卓越的指挥能力在北伐作战中屡立战功, 叶挺独立团“铁军”的称号也是这个时期打响的 。好景不长,北伐失败,之前的努力彷佛都付诸东流,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因为信仰和立场不同,叶挺与一众矢志报国人士参与组织领导了 八一南昌起义 ,这是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始,也是我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的第一次发声。他所在的队伍冲锋在前,扫清了不止是前方的障碍,更是开辟出一条属于人民子弟们独立的道路。

轰轰烈烈的战斗落下帷幕,自从广州之行失败后,叶挺和他的同伴们陷入了被动,国内的形式和党派问题最终祸及到叶挺身上,他不得已 逃亡海外

这期间他可能有无数次想回国的冲动,但他和家人都被严密的监视, 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他在折服、隐忍,他要在最恰当的时间做最正确的选择。

十年流亡,终于等到了报效祖国的机会;叶挺回来了, 带着他当年一往无前的勇气披挂上阵 。利剑出鞘,自然光芒万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抵抗外族入侵。

从城市作战到敌后游击,在面对不同的境况,叶挺和其他将领们***同制定新的作战计划适应新的环境;创建根据地后, 对军队进行了各方面的整改,配合两党合作抗敌

叶挺在军中的影响力颇深 ,“铁军”的名头也是如雷贯耳,他积极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许多爱国人士、海外华侨、甚至是国际友人纷纷慷慨解囊,为抗日募捐,筹集物资,在各阶层领域开展动员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抗日队伍。

国仇家恨抵不过利益熏心 ,皖南事变后,叶挺所在部队以十分严重的伤亡代价突出重围,却在双方交涉的过程中被扣押;将军百战死,对于当时一腔热血,想着为国尽忠的叶挺来说,监禁生活更加难挨,镣铐束缚住的不仅是他的手脚,还有他的铁军意志。

监禁的日子是思想上最容易摇摆的时候,可是叶挺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威逼利诱时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在无数个日夜中, 他将自己的志向融入进《囚歌》中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否活着出去,但他希望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后,叶挺结束了5年2个月的监禁生活,他历经考验,重新入党;但天意弄人,他和他的妻女、儿子没能从飞往延安的飞机上归来, 一代传奇的军事家陨落 ,举国同悲。

叶挺将军虽然故去,但叶家的荣光还在继续;叶挺与妻子李秀文***同生养了9个子女,其中第三子当年不幸夭折,五女儿叶扬眉与幼子阿九在飞机上与叶挺夫妇一同遇难, 其余的6人长大成人后都在各自领域有着不逊于父辈的功勋

叶家是军旅家庭,叶正大作为叶家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崇高理想,在 飞机设计领域 有十分突出的贡献,曾被授予中将军衔;叶正明是叶家次子,他是陪伴叶挺将军身边时间最长的孩子,在兄长的影响下,也投身于航空事业,并在地空导弹领域开创先河,为国防事业再次助力。

叶家的骨血里相传的是刚正不阿的性格,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可能是因为叶挺将军一家四口是飞机遇难的,所以后辈们学习的领域都与航空、飞机有关的项目。四子叶华明留学回来后,与自己的二哥一起研究地空导弹,后也成为了 专家级别的学者

叶将军夫妇遇难时小女儿和两个儿子还年幼,小女儿被廖承志夫妇收养, 文理兼修 ,曾被安排学习火箭总体设计,后来离开部队,投入到热爱的文学领域,做了一名主编。

叶家七子叶正光和八子叶启光没有从事军事相关的职业,他们都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尤其是叶正光先生,他给人的感觉 随和沉稳 ,像是出身书香门第,很难把他和将门之后联系在一起;叶启光先生虽然定居香港,但他的爱国情怀丝毫没有减少,在商业领域也一样为国出力。

叶家将门之后有投身国防 科技 事业的科学家,有投身商界、默默付出的良心企业家,也有执笔书劾、行文千万的女作家; 战场上的将领千万里挑一,叶家人的优秀个顶个的服气 ,所以遗传和基因都是门学问啊!

无论是叶挺将军,还是叶家后辈们,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都铸造了无法复制的辉煌成就, 将军的大义和坚持最终实现当年的抱负和理想,他的英魂会看到新时代的变迁。

生于乱世,国难当头不退缩;起于微末,铁军过境无人挡。虽然周围的环境和以前大不相同,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也应该牢记 历史 ,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给家人长久的陪伴,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