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电影简史

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电影是从武侠片开始的。第一部在美国65,438+0,000家电影院上映的中国电影是世界第一拳(65,438+0,976,5438+0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第一部在最高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的中国电影是女侠(65,438+0,975)。

说起武侠片,历史悠久。就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一部武侠片吧,因为它只拍了同名京剧里的一个武侠场景。上世纪20年代,中国最流行的电影是武侠,其中最著名的是《火烧红莲寺》,很多人都知道,但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一个有机会去看。A * * *拍了18集,要不是日本侵华战争和爱国人民对所谓精神鸦片的不满,武侠片会继续是当时大片的主流。

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的武侠电影开始在香港复兴。1949年,香港导演胡朋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武术传奇人物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时隔近50年,黄飞鸿成为中国武侠电影的知名品牌。在此之前和之后,包括德兴和李连杰在内的十多位电影明星在包括胡朋和徐克在内的近百部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了黄飞鸿的角色。整个50年代,港台的武侠片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像黄飞鸿这样的民国武侠片,一种是神怪武侠片。前者的代表作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是《如来的手掌》。

60年代初港台武打片的武打动作受日本武士片的影响,模仿里面的武打动作,题材也很窄,除了剑仙和神怪,就是学复仇。1964年《金鹰》(陈景波执导,高远、朱宏主演)在内蒙古拍摄,展现了摔跤、骑马等传统民族功夫,以及蒙古草原的壮美风光。是一部创新的武侠片。第二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传》(张鑫炎执导,傅琦、陈思思主演)在武侠片的演员名单中首次出现了“武侠指导”一词,被认为是武侠片的第一部标志性作品,武侠指导正式成为武侠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武侠片的黄金时代来临了。

从1965开始,邵氏公司老板邵厌倦了老式武侠片的泛滥,他决心拍摄新类型的武侠片。几经尝试,张彻和胡金铨分别在1966拍摄了武侠片代表作《独臂刀》和《来和我喝一杯》。这两部电影奠定了他们在电影界的重要地位。张彻和胡金铨绝对是武侠片的教父级导演。他们有不同的风格。张彻喜欢渲染暴力,他的武术动作更现实。他经常拍泛肠大战之类的场景,总有血流成河的时候。据说张彻每拍一部电影都需要两个汽油桶,用番茄汁做假血。另一方面,胡金铨强调写意,夸大了武术的氛围。他们两个为武侠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一批这方面的演员和导演。曾参与胡金铨电影演出的徐枫、白英、田鹏等成为台湾武侠片的顶级明星。在这方面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如王虞、、、、、、傅斯年等。,他们都是上世纪70年代香港武打片的著名影星。在导演方面,张彻也培养了吴宇森、吴妈等人才,尤其是吴宇森,他获得了《张彻传》。曾与张、胡合作过的、、、等武术指导成为炙手可热的武术指导。

在20世纪70年代,港台武侠电影的著名导演不仅有张、胡,还有、郭富城、。罗微一生拍过无数部电影,他最大的贡献是执导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这使李小龙成为国际知名的功夫巨星。郭文志,来自台湾省,曾经是台湾文艺片的导演。20世纪60年代末,当武侠电影开始流行时,他转向了武侠电影。他的电影《剑王》和《鬼见愁》在台湾省轰动一时,《鬼见愁》因在其中饰演反派的性格演员易远而走红。艺媛后来成为郭富城团队的御用演员之一。郭富城的武侠片内容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有《少林十八铜人》等经典之作,也有《炽天宫》等不成功之作。在20世纪70年代,他和张彻实际上拍摄了少林题材的电影。张彻喜欢把硬桥硬马拳法的真功夫拍得惟妙惟肖,郭怡广则更喜欢体制化的设定。这场比赛在约瑟夫·郭1976票房是灾难性的。让我们来谈谈楚原。楚原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粤语影星张活游的儿子。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他拍摄了《穷人继承风》等反映社会现实的名片。后来,他加入了武侠电影的行列,执导了《爱奴》和《英雄无泪》、《流星蝴蝶剑》、《天涯岳明刀》等一大批由古龙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曾经,古龙+楚原。

还有几个台湾省导演和他们的作品值得一提,如《弹指》、《风铃中的刀声》等充满异国情调的古龙电影,以及张曾泽在1971执导的功夫片《过客与侠客》(杨群、孙悦、徐克傅生主演),展现了铁头和辫子。还有单思婷导演,杨群、甄珍主演的《落鹰峡》,融合了美国西部片的拍摄手法和中国武术,也很有意思。以上两部电影均在台湾金马奖上获得重要奖项。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武侠电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很多人认为李小龙让外国人了解了中国功夫。事实上,第一部正式在海外上映的功夫片是《天下第一拳》,由邵氏公司1971出品,郑畅执导,罗烈主演。影片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然而,真正把中国功夫推广到海外的是李小龙。李小龙的一生虽然短暂,只拍过四部半的作品,如《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未竟之局》,但他的电影却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让人看后耳目一新。他自己的截拳道很厉害,流传至今。好莱坞的许多硬汉,如史蒂夫·麦克奎因和詹姆斯·柯本,都曾师从李小龙学习功夫。李小龙离奇猝死后,出现了很多模仿者,比如如何效仿道家、吕小龙,但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

70年代末,港台的武侠片开始走下坡路。这期间各种武侠片的内容无非就是门派之争,学艺之仇。胡金铨是个慢性子,已经好几年没写新作品了。张彻也在不断地重复自己,他的作品越来越陈腐。到1978,终于有几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上映,出现了几个国际电影界的知名人物。成龙在罗微手下打拼多年,拍了很多电影,但总是半红不黑。1978年,曾在张彻手下当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为思远公司执导《蛇雕手》,饰演主角成龙。影片的剧情虽然没有完全脱离俗套,但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了大量喜剧元素,开创了新的武打片。之后两人再度合作的《醉拳》成为经典。刘家良是正宗南方武馆洪拳的传人,曾在张彻手下担任多年武术指导。他在1978导演的武侠片《36号房》,因为加入了大量描写少林和尚修行的场景,所以大获成功。中国老公和他导演的18之类的武侠,都是当时的大片。成龙的哥哥洪金宝也在20世纪70年代成名。65438-0976年独立执导并主演喜剧功夫片《三德和尚六打饭》,在香港一炮而红。

1981年,由张鑫炎执导,在中国大陆拍摄的《少林寺》上映,这是武侠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影。影片摒弃了港台武打片常用的吊丝、蹦床、身段替身、快速剪辑等特技手段,用长镜头代替身段替身。他们都是真实的。

上世纪80年代,港台的武侠片年产量已经大幅减少。除了《弹指一挥间》、《英雄不流泪》、《少林寺》等少数几部电影外,鲜有引起轰动的作品。这时,电影圈新人徐克出现了。他在美国大学学习电影回到香港后,在嘉实拍摄的电视剧《金匕首之恋》中使用了这种拍摄手法。他导演的蝶变让人耳目一新。在此期间,成龙、洪金宝等人的作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拍摄了《复兴系列》、《永不服输系列》、《A计划》等一系列现代题材的功夫片,为武侠片闯出了一条新路。武术更注重速度和力量,中间加入一些幽默元素。在此期间,成龙在剧团读书时的《七小福》中的袁彪、元奎、元华等师兄弟,也成为武侠电影表演和武术指导领域的独立人物。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又开始关注古装武侠片,以胡金铨为前作名,徐克和程小东导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程小东导演的《鹤顶针》,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程小东和李蕙敏作为这一时期武侠片的代表作品。这些电影的特点是富有想象力的武术设计。其中,程小东可以说是武侠电影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80年代初导演的《生死场》已经可以展现他未来的风格了。但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创新了一个古老的民间武侠传奇的题材,将武侠纷争加入到大动荡的时代,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将武侠电影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当时模仿和后续作品频繁,大家争相拍古装武侠片,其中只有袁和平的《铁猴子》和《火云传说》有所创新。90年代中期又趋于下降!

从解放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陆从未拍过一部武术电影。大陆导演张华勋于1980年拍摄的《神秘大佛》使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武侠片导演。虽然他在武术设计上还不成熟,但他敢于开先例。后来,他导演的《武林志》也受到国内观众的欢迎。1990、何平导演的《双启骑士》是中国大陆武侠电影的代表作。此后,武侠片在内地风靡一时,但整体水平感觉比港台武侠片落后10年以上。

进入新世纪,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斩获四项奥斯卡大奖,让中国武侠片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的一些著名导演,如中国大陆的张艺谋、何平和台湾的侯孝贤,正在拍摄或计划拍摄武侠片。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的武侠电影将会展现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