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电影桥:400字
有人曾说:“战争是士兵施展聪明才智的大舞台”,这话似乎没错。电影中,党卫军上校霍夫曼曾经问大桥卫戍部队的上校团长:“请允许我问你在战争开始时是什么军衔”?答:“上校”。霍夫曼:战争开始时我只是一名少尉!看来霍夫曼真的很好地利用了战争的舞台和机会,也正是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他很快从少尉晋升为党卫军上校,距离党卫军将军只有一步之遥。国防军的首脑,因为他的贵族背景(冯在德国是贵族的象征),可以想象他是相对刻板和守旧的,所以即使战争已经结束,他仍然站在上校的位置上。
电影《桥》中也有幽默感。当爆破手扎瓦多尼要求班比诺和他一起加入爆破队时,他说:“我带你去看真正的爆破。”班比诺回答说:“你不能没有我。”因为班比诺承担了扎瓦多尼的事务长的角色,并负责扎瓦多尼最喜欢的葡萄酒,他们的谈话给人一种幽默感。此外,当爆破班被以科斯为首的党卫队抓获时,它面临着被审问和枪决的危险。爆破手扎瓦多尼还幽默地告诉科斯,他们一行人要去“收割玉米”,科斯立即回复:“听说今年玉米长势喜人!”这种幽默能让人在紧张的气氛中感到相对放松,这在国产电影中确实很难看到。
影片中,党卫军上校霍夫曼的冷酷无情也展现得淋漓尽致。科斯感到不安,因为他开枪打死了以阮立克为首的党卫队工作人员以闯入小队,认为代价太高。霍夫曼对他说:“这件事由我全权负责。再说了,上级要求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但没有说要花多少钱。”他还搬出了国家领导人希姆莱的话作为自己这么做的依据:“特殊时期的后台应该把它放在坟墓里。”
当老虎护送科斯进入霍夫曼的办公室时,霍夫曼还问科斯:“你向领袖发过誓!”但科斯给了他答案:放弃吧,死了也没用。最后,霍夫曼还在虎狼之枪的威胁下向所有德国士兵下达了集结令。看来死忠的党卫军骨干成员在生死抉择时也会选择让步!毕竟,生的欲望比死更有吸引力!
《桥》中要轰炸的目标是一座桥,这是造桥者们付出无数心血建造的杰作。然而,要炸这座桥并不容易。只有在设计和建造这座桥的工程师的合作和协助下,这项任务才能完成。小组找到工程师后,请他帮助他们炸毁大桥。然而,工程师将他们建造的桥梁视为自己的孩子,根本不考虑合作。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工程师们已经明白小队中的人都是好人,他们的行动是为了抗击德国侵略者,拯救自己的同胞。因此,当爆破手扎瓦多尼放下炸药死在他面前时,他毅然按下了起爆按钮。他带着他的心血消失在南斯拉夫的群山之中——那座桥!当工程师引爆炸药时,它给人们带来了震撼,甚至使观众尊重工程师的表演,这是通常迂腐的南斯拉夫知识分子的代表!
由于对大桥的轰炸,德国机械化部队未能及时过桥,也许他们会遭到游击队的袭击并遭遇灾难。但这时,影片中的德国将军叹了口气:“我们失败了”,然后感叹被炸桥梁的残骸:“可惜,它确实是一座好桥。”
同样的,小队的老虎成功完成炸桥任务后,虽然有几名队员牺牲了,但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小虎没有为战友的牺牲过多叹息。相反,他看着那座被自己炸毁的桥,发出了和德国将军一样由衷的感叹:“唉,真是座好桥。”从敌我双方的称赞中可以看出,这座桥确实是一座好桥!随即,影片在轻快的主题曲《游击队之歌》中落下帷幕。
一部电影的质量,如果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应该追求票房价值。但对于我这样的观众来说,能让人难忘甚至觉得精彩,多年后依然记忆犹新,无疑是一部好电影!尤其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大桥》等南斯拉夫电影堪称战争电影中的经典。当我在看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是铜像》时,我没看懂。你问别人,别人都稀里糊涂的!我不知道是电影知识太丰富还是我们的艺术细胞太少。无论如何,我认为以上两部南斯拉夫电影真的很合我的胃口:故事精彩流畅,情节精彩刺激,场景逼真,令人难忘!目前国内战争片不少,但我还没找到能真正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大桥》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