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大唐玄奘》

一部有亮点但遗憾较多的作品。

本来玄奘取经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充满了曲折和惊险,之前也没有人拍过电影。这样一个有利的起点,再加上王家卫顾问和邹静之编剧,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但是却让人感觉没有达到这个效果。

优势:1,摄影。可以说这是无可争议的优势。几乎所有的现场拍摄都让整部电影轻松愉快。万里的茫茫大海,连绵的沙漠,一望无际的草原,雪山都冻住了。。。。看起来很舒服。就当风景片看也不错。

2,对史实的还原程度比较高。玄奘经历的大事,可以公正还原。有些对话甚至直接翻译史书,还有一些细节,比如玄奘在高昌讲学时从高昌王那里踩来的礼遇;玄奘尊贤礼(跪在地上,手肘双膝前进)恢复到了应有的位置。除了西域美景和印度奴隶,似乎没有什么虚构的东西。这并不容易

3,黄晓明,有一些可圈可点。首先,态度相当认真。其次,在一些细节上,比如听到高昌王让他西行,他的表情从平静到惊讶再到释然,更加细腻生动。最后回国前眼里百感交集,站在长安外转珠子转不快(但没把握好度,还是走得太远),都是不错的表现。

4、印度的风俗。

缺点:1,这部片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定位模糊。从黄晓明、Xu zhēng、唐、罗晋等人的阵容来看,应该是一部商业片。但可怕的是,整部电影几乎没有高潮,几乎没有让人驻足的精彩之处。需要注意的是,商业片的定位是好看,赚钱。没有这些,恐怕连成本都难以收回。观众席上的人很少,不时有人离开,剩下的一直在唠叨“怎么没有孙悟空猪八戒?”“这他妈的是什么?”不好看。你可以在心里骂他们,但你不能否认,这些连玄奘和唐僧都分不清的普通人,才是票房的主要保证。如果你不能抓住他们的电影,你就不能保证票房。另一方面,如果是小众片,也没什么意义,因为史实和佛教常识有很多错误。

2,历史错误。

当初玄奘的身世其实抛弃了郑打眼剃度童年的传奇故事,而用了西游记的江流儿故事,实在不应该;

李畅和王翔的态度也没有片中那么纠结。他们从一开始就崇拜和支持玄奘。

在漠河赵岩,玄奘一开始打翻了水袋,然后4天5夜没有一滴水(真的很牛逼。一般人正常情况下很难这么长时间不喝水。不是片中的大水袋,而是有一个小水袋,下雨了;

虽然高昌是西域一国,高昌王屈本人也是地道的汉人,但片中似乎都是胡人的气质;玄奘的第一个徒弟石虎陀是真正的大会半决赛,但片中的演员并没有胡人的身体特征。

佛教徒不能拿女人自己的东西;

马铃薯和苹果在唐代没有传入中国;

18日曝光的国会辩论题目根本不是“大小乘之差”(这是佛教里很基础的东西,怎么可能只有一个玄奘这样的世界级名校能解释得清),而是另一个深刻得多的命题——“真知真量”。至于发生了什么,我用这个墨水也解释不清楚。但你可以记住:玄奘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教派:唯法知派的创始人;

如果在沙漠里不能理发,为什么不在高昌理发,尤其是在印度,而且总是寸头。说不过去;

玄奘回到长安时受到热烈欢迎。但玄奘本人并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欢迎现场,而是一直在客栈。

作为商业片不好看,作为小众片更是各种错误。没有票房,没有口碑。这真的很尴尬。

3,黄晓明的表现,依然是遗憾多于惊喜。霍建起说历史上的玄奘高大英俊,执着,很符合黄晓明。玄奘这么真,但玄奘不是唯一!首先,黄晓明先天条件不足。他那张有着太多波折的脸,杀气和油滑的气质,明眸中带着足够的儒雅和超然,都不是玄奘这个和尚的感觉。他对佛教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修养之高,从来没有听说过。很难想象这样的演员能真正理解玄奘。另外,他对玄奘的理解和表达也很有问题。历史上的玄奘是非常冷静和成熟的,大多数情况下,他的情绪是看不见的。虽然风浪不断,但表达他感情的时候屈指可数。另一方面,黄晓明的表现可谓“情绪始终可见”:几乎从头到尾,眉头紧皱,动不动就大喊大叫,有时还会哭。不是玄奘不激动,而是没有你激动,高僧的范围不可能有俗人那么大,尤其是区区两个小时的片子。一个和尚的坚韧是根植于内心的,不是那么硬刻在脸上的。这样的玄奘分分钟让人手舞足蹈,不是偶然。

4、几乎没有高潮和精彩的地方。哪怕是小众片也不能成为无聊的代名词。尤其是玄奘之路,充满了刺激和惊险,从木叉与龟兹之辩、印度全国大辩论(其间有纵火案、刺客事件)、高昌的先悲后喜、遇到强盗时的千钧一发(这个无比传奇)、晚年的辩论、与李大良、李昌的对决,都有转折和精彩的地方可拍。但编剧似乎有能力把所有的精彩都写得平淡如水。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纪录片《玄奘之路》时由衷的震撼和崇敬的感觉,看钱文忠讲玄奘西游记时欲罢不能的感觉,在这里几乎找不到。作为一个比较了解玄奘的观众,大部分还在期待看猴哥八戒的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冷漠和困倦就更有道理了。

5、剧情没有细致到位。有些情节,比如玄奘取经的原因,要写得很详细,不然玄奘发誓取经会让人觉得有点乱,看起来也没多大必要,但在片中已经接手了;高昌之后,直接把各国都拿去印度,未免操之过急。玄奘的建国路线(今撒马尔罕以东)、凡亚纳(今阿富汗巴米扬)、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都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不应该跳过。还有印度辩论经文的精彩一幕。为了玄奘的缘故,指环王和鸠摩罗王几乎相遇。这些都没有发生,但是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个虚构的印度奴隶身上。

6、一些不太严重的地方和删改。比如玄奘的印度场景,据说是黄晓明用梵语配音的,但他在很多片段里明显没有开口。而唐的巨铎和的唐太宗出现了,没有任何存在感。估计相关场景已经被删了。

7、字幕问题。除了玄奘和唐太宗,大部分电影都不是知名的历史人物,最好有字幕。虽然一些对玄奘意义重大的事件有字幕,但这些字幕太小,停留时间太短,普通观众根本注意不到。

简而言之,最大的问题是:

1,模糊定位,

2、选角失败(综合形象演技和票房考虑,个人认为较好的选择是冯绍峰)

3、缺乏高潮。

玄奘的生活很丰富,如果缺乏高超的刀工,很容易拍成这样,会显得平淡无奇。仅仅靠堆砌史实是拍不好传记的。这部电影遗憾多于成就。当然,在一个娱乐片、喜剧满天飞的时代,能有这样一部体现出和尚大德的电影实属不易。但似乎不能“有奶就当妈”。只要是这种电影,我们就只能支持,不能批判。这可能不是对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非常希望以后能有一部更好的反映玄奘大师事迹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