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用什么不伤硬盘的软件?
甲方:为了下载文件更快,最近一直用BT下载文件,但是听说BT下载文件会损坏硬盘。我真的很担心!
乙方:BT软件会同时多线程下载上传,会造成硬盘上大量的数据吞吐量,所以会影响硬盘的健康。比如一个文件被N个人下载,硬盘会承担1次下载和N-1次上传(也就是BT的上传动作),这样硬盘的负载会大大增加,损坏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丙方:我不同意乙方的观点。我认为读写硬盘属于正常操作,硬盘还有一个参数叫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指的是从开始操作到硬盘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是30000小时,用户用BT下载的时间肯定比这个时间少很多。更何况像FlashGet这样的多线程下载工具也可以频繁读写硬盘。不是还有很多用户在用吗?!
甲方:那我该听谁的?
解决方法:无论谁对谁错,都要对硬盘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
方法1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可以按“Ctrl+Alt+Del”组合键打开系统的Windows任务管理器,点击“进程”选项卡,找到对应的BT下载程序。然后右击它,再将右键菜单上的“设置优先级”设置为“低于标准”或“低”。
方法二通过注册表改变缓存,可以降低硬盘的读写频率。依次打开“开始→运行”,在“运行”栏输入“Regedit”打开编辑表注册器;在“HKEY _本地_机器\ \系统\ \当前控制集\ \控制\ \会话管理器\ \内存管理”中,查看是否有键值“IoPageLockLimit”。如果没有,您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注意类型是Dword(双字节值),这里需要输入16十六进制数。32M对应8000,16M对应4000。如果内存较大,请将其设置得更大。最后,重启电脑。
目前主流的BT下载软件都有调整缓存的设置项,我们也可以从中进行设置,以大家经常使用的BitComet为例。
在打开的主界面中,可以依次打开主菜单“选项→选项”,在打开的主界面中点击“磁盘缓存”选项,在右侧窗口中增加磁盘缓存容量。如果下载速度始终保持在500KB/s,可以将磁盘缓存大小设置为40M,也可以勾选“在最大最小值范围内自动调整缓存大小”让程序自动调整磁盘缓存。
方法三:买大缓存的硬盘,比如8M缓存的硬盘。与普通2M缓存硬盘相比,可以保护更高缓存的硬盘,减缓硬盘损坏。另一方面可以明显加快大型软件的运行速度,一举两得。
另外,在下载BT时,最好不要做其他消耗系统资源的操作,比如播放视频、运行大型游戏等,这样容易导致硬盘频繁读写,加速硬盘损坏。
让伪科学见鬼去吧——频繁的硬盘读写真的伤害硬盘吗,FLASHGET真的伤害硬盘吗V5?
明确一下,这里只提了FLASHGET,没提ED和FTP是因为原理一样,懒得一个一个打。
我强调一下,我这里只提到了FLASHGET,但它和ed、FTP的原理是一样的,所谓的对硬盘的磨损也是一样的。
先引用某人。
为什么频繁读写会损坏硬盘?
磁头的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读写会加速磁头臂和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读写磁盘某个区域会使该区域温度升高,影响该区域磁介质的稳定性,导致读写错误。高温也会因为热膨胀使磁头和盘面更近(正常情况下磁头和盘面只有几微米,哪个更近?),还会影响薄膜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改变晶体振荡器的时钟频率,造成硬盘电路元件故障。
任务太多也会导致IDE硬盘过早损坏。由于IDE硬盘本身的缺点,过多的任务请求会增加寻道失败率,导致磁头频繁复位(复位是指磁头回到0磁道重新寻道),加速磁头臂和磁头电机的磨损。
我先说说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
目前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都采用了Winchester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磁头、磁盘和运动机构的密封。
2。固定和高速旋转的镀盘表面平整光滑。
3。磁头在磁盘的径向移动。
4。磁头启动和停止都与磁盘接触,但处于飞行状态,工作时不直接接触磁盘。
碟片:硬盘碟片是在铝合金(新材料对玻璃也有用)碟片表面附着磁粉。这些磁粉被分成几个同心圆称为轨道,每个同心圆轨道上有无数个随机排列的小磁铁,分别代表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它们的排列方向会相应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来控制一些指定的小磁铁的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存储信息。
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盘片叠放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每分钟3600、4500、5400、7200甚至更多。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于读取或修改磁盘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来说,每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顶部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接触,但工作时处于飞行状态。磁头以接触的方式在磁盘的着陆区起停,着陆区不存储任何数据,所以磁头在这个区域起停,不存在损坏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磁盘高速旋转。由于磁头运动巧妙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使磁头处于“飞行状态”,离磁盘的数据区有0.2-0.5微米的高度。与磁盘表面的接触都不会造成磨损,而且可以可靠地读取数据。
电机:硬盘中的电机都是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的支撑下机械磨损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磁盘有明显的陀螺效应,工作中的硬盘不宜移动,否则会增加轴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寻道伺服电机多采用音圈旋转或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伺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跟踪磁盘的轨迹,所以硬盘工作时不应有冲击和碰撞,移动时要小心。
说到原理,大家都清楚了吧?
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没有接触,所以不存在磨损问题。
其次,硬盘一开机,主轴电机就能以每分钟4500或7200转的速度旋转,这和你用的是FLASHGET还是ed没有关系。只要它通电,它们就在转动。它们的磨损与软件无关。
第三,磁头在寻道电机控制下的运动是从左到右来回运动,幅度很小。它从磁盘的最内层(着陆区)开始,慢慢移动到最外层,然后慢慢往回移动,一个磁道到另一个磁道去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的跳跃(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也可以忽略。
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主轴电机和伺服电机的转动,硬盘的温度主要源于此。
其次,高速旋转的圆盘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力。这也是主要因素。
还有硬盘读写?
可惜它的热值可以忽略!!!!!!!!!!
硬盘读操作是磁盘上磁场的变化影响磁头的电阻值。在这个过程中,磁盘不会发热,但是磁头会因为电流的变化而产生一点热量。写操作呢?相反,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变化,从而影响磁盘上的磁场。这个过程使用电磁感应,所以磁头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是圆盘本身不会发热,因为圆盘上的永磁体是冷的,不会因为磁场的变化而发热。
但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与前两者相比相形见绌。
热量可以通过辐射传导,那么高热不会对盘上的永磁体造成伤害?其实损伤很小,正常情况下永磁消磁的温度比硬盘高很多。当然,如果你的机箱散热不好,这不是任何人的错。
我不得不在这里说一些人的错误:
一个。高温影响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所以会出现读写错误,这与永磁体无关。
两个。所谓的热膨胀并不会缩短磁盘和磁头之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正常情况下总是和磁盘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然,如果你用力敲击硬盘,那么这种振动......
三个。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指定轨道。所谓的重置动作并不经常发生。因为磁道的物理位置存储在CMOS中,所以硬盘不需要移回磁道0并重新开始。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重启电脑,否则复位动作不会再发生。
四个。IDE硬盘和SCSI硬盘的磁盘结构类似。只是SCSI硬盘的接口带宽比同时代的IDE硬盘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经常会有类似CPU的东西来减缓主CPU的占用率。仅此而已,所以希捷会在IDE硬盘上使用其SCSI硬盘技术。
五个。硬盘读写是基于柱面的扇区。柱面是整个磁盘中所有磁面半径相同的同心磁道,将每个磁道分成几个区域称为一个扇区。硬盘的写操作是先写一个扇区,再写同一个柱面的下一个扇区。磁头不会移动到其他磁道,直到一个柱面被完全写入。所以硬盘上文件的存储并不是连续的存储在一起的(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而是从操作系统的底层来看,其存储并不是连续的)。所以无论FLASHGET或者ED打开多少线程,磁头的seek一般都不会比玩游戏听歌大。当然这种情况只是简单的下载或者上传,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启动其他需要读写硬盘的软件呢?可能很多人喜欢边下载边玩游戏或者听歌。更不用说WINDOWS本身就需要频繁读写虚拟内存文件。所以用FG或者ED下载,对硬盘的折磨不会比平时太厉害。
六个。先说一下为什么FLASHGET里开太多线程不好,为什么ED频繁读写硬盘。首先,线程越多,cpu占用率越高,换页动作越频繁,以至于虚拟内存被频繁读写。至于为什么,学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应该都知道,这里就不说了。哪里的ED同时从几个人那里下载一个文件,几个人同时在下载你的文件,类似于FG多线程。于是硬盘灯闪了一下。但是现在的硬盘是有缓存的,数据不是马上写到硬盘,而是先存储在缓存中,达到一定量后再一次性写到硬盘。无论在FG中如何设置,实际上都是先写入缓存。但是这个过程也需要CPU介入,所以设置时间太短,CPU占用率高,所以硬盘灯还是因为虚拟文件在读写而闪的很凶。
七个。硬盘读写频繁,磁头臂在寻道伺服电机的驱动下频繁移动,但这个损耗对于机械来说并不大。除非你的硬盘本身有手臂变形之类的机械故障(水货最常见的故障)。真正的磨损在于磁头。变化的电流会引起它的老化,但与它的寿命相比...应该在合理范围内。除非磁头因为震动撞到磁盘。
八个。机械电路受高温影响最严重,尤其是硬盘外面的电路板,上面的集成块在高温下会加速老化。所以IBM的某款玻璃硬盘,虽然有坏道,但是一用某软件就消失了。如果更严重,换个电路板就正常了。就是这个原因。
打了这么多字,我真的累了。
总之,硬盘会因为环境不好,维护不当而影响寿命,但绝对不是软件的错。
FLASHGET,ED或者FTP,虽然读写硬盘比较频繁,但是并不比你玩游戏的时候听音乐对硬盘的伤害大。更明确的说,它们所谓的对硬盘的磨损,其实可以忽略不计。不要因为硬盘灯闪的厉害就担心。否则那些提供WEB服务和FTP服务的服务器比下载软件的服务器更能读写硬盘。
硬盘有个参数叫连续无故障时间。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英文缩写为MTBF。一般一个硬盘的MTBF至少是30000或者40000小时。具体情况可以看硬盘厂商的参数说明。这个连续的无故障时间,你可以自己划分一下,看看是多少年。但是,我们自己想想,你的硬盘平时连续工作的最长时间是多久?
目前我用的机器已经连续开机1年了,除了中间几次清理灰尘十几分钟(用的是金转6代40G)就没停过。另外还有三台服务器用的是SCSI硬盘,连续两年没有停过。硬盘的发热量绝不是普通IDE硬盘(10000转硬盘)能比的。
对此,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
最后补充几点:
一个。最好不要买水货或者维修过的硬盘。水货在运输过程中非常不安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无害,但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因各种因素对机械造成损坏。更别说退货了。说实话,那些抱怨硬盘容易损坏的人,你应该先自己看看你的硬盘是不是这些货。
两个。硬盘的工作环境需要整洁,尤其注意不要在经常停电、灰尘很多的环境下使用硬盘。底盘要每一两个月清洗一次。
三个。硬盘机械最怕震动和高温。所以环境要好一点,尤其是底盘要牢固,以免* * *地震。不要把电脑桌错开。
四个。总是整理硬盘。这里有一个大多数人的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硬盘碎片会增加硬盘磨损,但事实并非如此。硬盘碎片的增加本身只会让硬盘读写的时间比碎片少的时候多,硬盘的损耗可以忽略不计(这里我只说一个事实,目前网络上服务器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是UNIX,但是UNIX下没有磁盘碎片整理软件。甚至微软的NT4,本身也不是)。但由于磁头的频繁移动,读写时间增加,所以CPU的换页动作频繁,导致虚拟文件(其实这里准确的说法是换页文件)的频繁读写,从而增加了硬盘磁头寻道的负荷。这就是硬盘碎片的缺点。
五个。读写硬盘时尽量避免突然断电、冷启动等增加CPU负荷的事情(比如一边玩游戏一边听歌或者一边下载一边玩大型3D游戏),这些对硬盘的危害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大。原因我就不说了,打字太累。
总之,只要你注意使用硬盘,硬盘就不会这么快跟我们说拜拜了。当然,如果硬盘本身质量不好,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