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尊盘真的无法复制么?

从北京回来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曾侯乙尊盘,青铜尊通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14.2厘米,重9公斤;青铜盘通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重19.2公斤。它是出土先秦青铜器中复杂精美的一件,代表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也是举世无双的珍宝,因其工艺极其复杂,至今未出现复制品。

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盘则是水器,曾侯乙尊盘融尊盘于一体,出土时尊置于盘上拆开来是两件器物,极其别致。整套器物纹饰繁缛,工艺极其复杂,犹如鬼斧神工。

曾侯乙的身世之谜

曾侯乙,曾是指国名,侯指爵位,乙才是他真正的名字。在湖北博物馆还有一套精美绝伦的编钟,也属于曾侯乙。

可是曾侯乙何许人也?至今未知。只知道最早在夏代就有一个姒姓曾国;西周有一姬姓曾国,有关曾国的历史记载很少。

“曾侯乙”铜尊盘

“曾侯乙”铜尊盘,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铜盘盘体上***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尊和盘上均有铭文显示,其为曾侯乙生前用器。

这件尊盘的惊人之处在于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装饰。装饰表层彼此独立,互不相连,由内层铜梗支撑,内层铜梗又分层联结,参差错落,玲珑剔透,令观者凝神屏息,叹为观止。经专家鉴定,此系采用失蜡法铸造,因为纹饰细密复杂,且附饰无锻打和铸接的痕迹。失蜡法又称出蜡法、拔蜡法,基本方法是将蜡作成模,成型后用细泥浆反复浇淋,泥浆包住蜡模后再涂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做成铸型。蜡熔流出,形成型腔,即可浇铸铜汁成器。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曾侯乙尊盘为何难以复制

湖北工匠黄金洲耗时20年,运用失蜡法仿制出1:1的曾侯乙尊盘。尽管如此,在业界仍有争议,有青铜修复专家称,参照文字、图片资料等进行重新塑形的仿制品,不同于在实物上制模的复制品,其精湛程度、神韵上与原件尚有一定差距。出于保护国宝考虑,官方至今未对曾侯乙尊盘进行复制。

尊盘内有“曾侯乙作持用终”的铭文,但盘内铭文“乙”字是打磨后补刻上去的,打磨痕迹清晰可辨。之前的铭文是曾侯与。据考证,这位曾侯与应是曾侯乙的爷爷。青铜器上改字的情况,大多出现在改朝换代、灭族之灾的情况下,把爷爷的名字改掉很罕见。人都有私心,将祖辈之物据为己有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