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影片评价
这本来是一部地下电影,它能从地下走到阳光下面确是一件幸事。整部电影显得有些粗糙,毕竟,它只是一部4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而这种风格也恰好与生活的原生态接近,反而成了一种风格。(电影网评)
故事情节脉络清晰,细节很生活化,但剧中人身份却很边缘。刘小群是大象管理员,这职业不算很常见吧?小玲是自由职业,君君是个杀人逃犯……容易让观众产生错觉,以为同志都这样游离于社会边缘。
演员都是非职业的,主角是一对同性恋。据导演说:“这部电影里面两个女主角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对恋人,但拍完这部戏就分手了,因此,我的电影使她们逝去的情感成为永恒。”对演员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这是大陆第一部描述同志的电影,还以为很久以后才能见到它的碟,时代在进步,但愿不只是发行商的进步。
《今年夏天》的序:
社会人间,有贫富有贵贱,有男尊,有厌女,有恐同,背离上帝和宇宙。因此上,须改造,陈腐秩序,老旧文化。
新社会,女男平等自不待言,同性恋异性恋平等已成新的底限。
衡量新中国是新还是旧,要以同性公开相恋的程度为准绳。
我们敏感的肩上,有着当今社会的重量。
——如果我们被压垮,表明它无可救药。倘若我们弓着腰,说明它摇摇欲坠。若是我们悄悄躲在柜子里,总是不敢现身,意味着它的封闭,依旧天衣无缝。或者我们打开了一扇柜门,向外眺望,社会的风景一定不够美丽,不会引人入胜。或者我们偶一在一隅欢歌,悲歌的人群却低着头颅,在左近彷徨。或者我们偶尔抬起骄傲的眉目,时代的雨点却会化作黑污的痰唾。
我们不能公开手挽手。我们不能公开唇吻着唇。我们不自由。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社会不进步,时代不解放,人众不宽容。
在中国,同性恋或许还不足以自豪,但是,耻罪的角色一定是歧视者和压迫者。
我们在这样的现状中,坚强地生存。有时,我们隔着社会的柜板,幻想自由的宇宙和平等的上帝。有时,我们行动起来,去环保我们的爱情环境。有时,我们舍生取义,在火焰中,试图把自己冶炼成金。有一天,同性恋纯炼成阳光,照亮的,将是整个人类。
同性恋也许不是金子,但肯定是这个时代黑白美丑的试金石。
在这里,第一次,我们集体展现以我们为主体的远大叙事——我们身体的摄影,我们手中的图画,我们歌声的翅膀,我们思想深处的光芒。在这里,我们严肃地表达我们评判社会的权力与尺度,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还有,不忘记炫彩我们抒情的尾翼——我们的美丽与哀愁。
对于细节的处理,一个是去小玲那里买低胸背心的女孩,第一次去被男朋友阻止了,第二次独自去买下来了,这仿佛再暗示一种突破,她男友的话就像是世俗,而她决定突破这种世俗的眼光。然后是小群妈妈喜欢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大概上一代人刚刚开始接触都会不明白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只能用这种话来给自己解释吧。还有“爱人”这个词小群一直再说的,只是需要个爱人,这不过这个人是个女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只是一个爱人而已,希望社会大众的眼光能不再那么异样的看同性爱人。这部电影不只讲了同性恋这个问题,还说了老年人再婚,畸形的乱伦都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