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将领蓝玉是怎么死的?

蓝玉,明朝初期名将,在抗击北元的大战中立下大功,但因遭到朱元璋猜忌,惨遭杀害。他之所以被称为“最惨武将”,是因为朱元璋把他处以“剥皮实草”的刑罚,还诛灭其三族,株连杀害15000多人。

一、蓝玉的崛起之路

蓝玉,是明朝洪武年间武将群体中最为卓越的后起之秀。蓝玉的姐夫,就是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蓝玉很早就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虽然当时明朝名将如云,年轻的蓝玉还很不起眼,但随着第一代老将们陆续凋零殆尽,蓝玉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迅速成为武将中的骨干人物。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与傅友德平定云南。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北征北元太尉纳哈出,大获全胜。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王师15万北征北元,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晋升为凉国公。

二、蓝玉为何受到朱元璋猜忌

蓝玉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是难得的良将之才。但他也有许多缺陷。随着军功的增多与地位的提升,蓝玉居功自傲,逐渐变得无法无天。有一次他带兵外出打猎,深夜才返回喜峰口关卡。守卫关卡的士兵按照制度,半夜不准开城门,蓝玉居然派兵攻打喜峰口,“毁关而入”,所做作为非常过分。

蓝玉大权独揽,军中将校升迁降职,他一言而决,很少向朝廷汇报。加之他手握兵权,朱元璋对他越来越反感,担心他会尾大不掉,于是产生了除掉蓝玉之心。

三、蓝玉之死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一手炮制了“蓝玉谋反案”,蓝玉被撤职查办,“剥皮实草”,诛杀三族,与蓝玉有关的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蓝玉之死,不能简单归结于朱元璋屠戮功臣,他本人的胡作非为也有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