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

她是清朝末代太后,她是慈禧的侄女,满洲镶黄旗人,姓叶赫那拉,名静芬,小名又叫喜子,她就是隆裕太后。1888年,“老佛爷”慈禧太后钦点静芬和光绪成婚,次年被立为皇后,成为“国母”。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正式宣告溥仪退位。她内心是很苦的,背后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她是清朝的罪人,268年的清朝江山在她手里终结。宣统皇帝退位后,末代太后隆裕在朝堂之上嚎啕大哭,这是为何呢?

光绪和慈禧双双驾鹤西去,隆裕垂帘听政

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他在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恰巧死在了慈禧老佛爷的前面。慈禧下旨由光绪皇帝的侄儿,载沣长子溥仪即位,年号宣统。宣统登基,光绪的隆裕皇后升格为隆裕皇太后,被称为“兼祧母后”。由于宣统帝登基时年仅三岁,因此由隆裕太后抚养宣统帝。不久,慈禧也驾鹤西去,留下了孤儿寡母宣统帝和隆裕太后。隆裕太后虽不爱权,可宣统年幼,不得不实行垂帘听政,和宣统的生父摄政王载沣, ***同执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

久居后宫的隆裕,可没有她的姑姑慈禧的两把涮子,既没有亲信,也没有慈禧的杀伐果断,大权落在了摄政王载沣手里。面对载沣的专权,不善政治的隆裕退出权力中心,她于是一心一意的抚养溥仪。好景不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无能的载沣眼见大势已去,便辞去了监国摄政王的职位,拍拍屁股回家养老去了,把岌岌可危的清朝甩给了一介女流隆裕手中。

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风雨飘摇,隆裕代表宣统下退位诏书

在没有担当的摄政王载沣回家养老后,重新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成为了这个即将消失的王朝的掌舵人。辛亥革命后,全国要求宣统退位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隆裕太后手足无措。她召集庆亲王奕劻等满清贵族商量军国大事,毫无办法,最后不得不接受袁世凯的意见,即南北和谈,清帝退位。

隆裕太后为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为“女中尧舜”,值得为其举行隆重的国葬,为其降半旗致哀。隆裕是末代太后,从此,我国再无太后,她为太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大清王朝268年的基业,断送在隆裕太后的手里,她自然会嚎啕大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