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如何点燃社群》是一本怎样的书?
小米手机是近来智能终端领域的一匹黑马,其引发的讨论和思考一直没有停。以下素材及资料编辑自小米手机总裁雷军,副总裁黎万强解读小米手机产品及营销的报道。小米的核心产品是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其销售有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小米网;第二个渠道是运营商的渠道。其中小米网的权重占70%,通信运营商渠道占30%,这刚好跟很多传统的厂商是相反的。
创业初期小米团队就确定小米做的是互联网手机品牌。希望用互联网渠道销售,用互联网与用户保持交流。其看重的不是卖出了多少产品,而看重的是用户群的热爱度。
1、为粉丝搭建选择社群
在创新营销中,小米团队更关注社群。社群到底是什么呢?渠道阵地不少,有论坛、微博、微信,还有QQ空间等,选择营销阵地十分重要。小米第一个成熟产品是收集的操作系统,就是MIUI。小米选择运营的第一个社群产品不是微博,而是论坛。为什么?是因为它跟小米的产品特征息息相关。其中的很多知识很难通过微博完整的传播、沉淀。所以小米最初的50万核心用户是在其论坛中获取的。
小米对不同互联网社群渠道保持着鲜明的功能化分工,“微博拉新、论坛沉淀、微信客服”。微博的强传播性适合在大范围人群中做快速感染、传播,获取新的用户;论坛适合沉淀、持续维护内容运营,保持已有用户的活跃度;而微信小米则把它当作一个超级客服平台。 小米的论坛目前的注册用户将近1000万,每天有100万用户在里面讨论。100万日活跃用户这个数字对很多垂直网站而言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而且,小米不是媒体,小米是自有品牌的产品论坛;小米手机的微博账号已经有200多万粉丝的规模;小米的微信账号订阅数是256万,每天在微信上的用户互动信息有3万多条。小米新近进入的QQ空间也是个很了不起的社群品牌,小米认证账号的粉丝数超过了1000万,小米在QQ空间做活动时,往往很容易就有几万条转发信息。2、点燃社群话题与活动,激发社群互动
用户社群的参与感通过什么形式产生?小米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话题和互动。话题营销和活动营销本身并不是新内容,很多企业都在尝试借此与用户互动,但参与感是不是就只是互动呢?小米团队曾策划“150克青春”,这个话题是小米在2013年时有一个产品叫做小米手机青春版,在微博上做了线上首发,因为那时小米的手机重量是150克。 在该产品发布前约一个半月,营销团队就在微博预热了一系列的插画,这些插画描绘的是读大学时候的一些经典的场景。小米团队没有说发售什么,指示推出了“150克青春”的主题,一直持续到产品的微博首发。 那时还有一些海报,海报里面的元素非常多,有男生感兴趣的游戏机、照相机、球鞋,还有女生感兴趣的化妆品、体重计,甚至还有减肥茶。总之是能够让人一眼就能看到青春的感觉。其包装盒也充分展现了青春、文艺的格调。 小米公司的7位合伙人,还默默地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生》致敬了一把。他们制作了一张应景的海报,对于每一个上过大学和正在上大学的年轻人来讲,那种亲切感也非常强烈。3、社群思维融入日常文化才可怕
当社群的文化深入用户的内心之后,用户主动参与和小米相关的活动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行为,这种自然行为甚至不需要小米主动去运营。小米至关重要的创新是把活动做成了持续性。MIUI开发版每周五发布,这个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了,它至今已直接深刻影响、左右着小米产品的设计和完善。 每周的发布,社群的点击数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很多次更新内容时的用户意见征集,都会有10万左右的用户参与投票,每周二团队会分析上周哪些功能有问题,哪些做得非常好。小米还在企业内部设置了爆米花奖,根据用户对新功能的投票产生上周做得最好的开发项目,然后给员工奖励。在小米的企业内部真正完善地建立了一套依靠社群的反馈意见来改进产品的体系。目前,小米官方论坛“小米社群”和“爆米花”活动也是其经典案例。
社群思维的灵魂是企业怎么来塑造一种友爱的互动,让你的员工、用户发自内心来热爱你的品牌,自发内心地来推介你的产品,并通过充分考虑用户参与的设计思路提供保障机制。小米主动邀请用户参与到工作中,用户也会主动的参与到小米品牌的推广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