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是指什么

三教: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 二流仙 三流皇帝 四流官 五流烧锅 六流当 七商 八客 九种田 中九流:一流举子 二流医 三流风水四流批 五流丹青 六流相 七僧 八道 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 二流娼 儒家创始人孔子

三流大神 四流帮 五剃头 六吹手 七戏子 八叫花子 九卖糖 不过,这是民间口头传诵,不以为据,如著书,还当再须查证。

三教九流的意义曾经是颇为高雅的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教、释教、道教三种教派。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在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 

儒教,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的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自汉朝至“五四运动”前,一直在中国文化界及思想界占重要地位。孟子、董仲舒是著名的代表人物。 

释(佛)教,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 道教,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家”,老子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汉代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后来,人们把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之为"三教九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人们又把它作为贬义词,泛指那些在江湖上从事各种行当的人。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法家: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是古代的逻辑学。代表人物公孙龙。 

墨家: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 道教祖师老子

争)”、“节用”、“节葬”等。创始人是墨翟。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他们的特点是“兼儒墨,和名、法”。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上述为“三教九流”的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