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民退休制度,让65岁农民老有所养,你认为咋样?

我觉得这个提案的提出初衷非常好,如果能够切实地实施,可以大大改善广大的老年农民群体的晚年生活的质量,真正做到“洗脚上田,老有所养”。

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必需物品,我国的粮食供给依赖我们的农民,所以随着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进程推进,完善对农村和农民的利益增收,改善老一代农民的老年生活质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学坤提出提案,将推行农民退休制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让65周岁以上的农民能够“洗脚上田,老有所养”,充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这个提案引来了热烈的讨论。

从出发点上来看,这个提案很接地气,也说出了很多农民的心声。农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劳动人民,靠种田维持生计,并且为国家的粮食储备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老一代的农民经历过交公粮的年代,他们为国家的粮食储备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70后80后等年轻一代的农村人都已经告别种田,纷纷外出务工。因为种田一年的收益还抵不过打工一个月的工资,而付出的劳动和艰辛却是加倍的。有些家庭甚至全家都离开农村,去到镇上或者县里面生活。在很多农村,依然种田为生的,正是那些老农民,这些老农民基本都年事已高,到了六七十岁还在田间劳作,完全是“活到老劳到老”,付出了一辈子的艰辛。

按照王学坤委员提议的说法实施,那么有很多问题是有待解决的。比如:现在下地种田的基本是老一代的农民,如果按照提议这些老农民相继洗脚退休,那么他们退休之后,农田由谁去耕种呢?年轻一代早已弃之不耕,甚至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连下田都没有下过,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决,那么闲置的农田将会到处都是,不但影响粮食产量,还会荒废良田,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当然,现在技术水平日益提升,让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未来可期,但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不可能立马就大面积实现。因为祖国地大,地貌迥异,平原地区相对可以更好地实施机械化等耕作方式,在南方丘陵地貌山多且地不平的梯田式农田环境,要进行机械化耕作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当然,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让农业生产加快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和智能化进程,当农业达到一定的产业化智能化程度,实现农民职业化,只有等农民职业化之后,才能真正去实现农民的退休制度,让我们辛勤一辈子的老农民真正地过上“洗脚上田,老有所养”的老年生活。